若雪刚要问这人的来历,却得到老祖宗的又一个哑谜。讲真,若雪已经习惯了猜谜语,但每次猜谜时都心中发痒,猜得准猜不准再说,若雪更喜欢直来直去的答案。
“得亏你不是那些官僚勋臣,不然就你这脾气,怕不是第一天就被迫致仕了。”墨清韵戳了下若雪的额头,像是哄小孩子似的。也是,对她们来说,谁不是小孩儿?即使皇帝,也是她们的晚辈。
官僚勋臣……若雪还没想到该如何应对,毕竟自己见到的正经人,还没有这些——真定侯夫人还不算,这对母女简直是对活宝,只希望不要给自己招惹麻烦。
“得了,别想这么多,下午带你去百宝斋买一些东西。不然身上素净得很,回来再招惹笑话。”墨清韵提议道,决定再领着若雪到西城的百宝斋逛一圈,购置些饰品。
百宝斋……若雪想起这家店铺,好像离这里不算遥远,过三四条街就到了。而且这家店也是开遍了全国,至少在各大州府,都有它的身影。
“少花些钱,国公府的银两可不是大风刮来的!”洛锦依不忘提醒花钱大手大脚的墨清韵。国公府的存银本就不多,再到百宝斋这样的地方去,怕是要榨干口袋。
墨清韵无视洛锦依的劝告,而是准备好行囊,又去后院亲自给马儿喂食,预备着行程。这会儿工夫,若雪拿着一本经书在那里摇头晃脑起来。作为国公长女,若雪的文化水平并不算差,但说不起多好——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写诗作赋,那是没戏的。
不过,若雪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还是值得肯定。然而,有时候读书多了她也会犯懒,就会取来两本小说来瞧两眼。不得不说,大兴印刷业算是发展到新的台阶,至少在京城,书的价格比以前降了三成。
对若雪来说,手中的这本小说不过三两银子,但仍然有大部分百姓看不起。三两银子,按一丁一户来算,相当于半年的费用。所以,若雪有些想法,寻思着能不能将这种小说话本刻印,配合救济棚来进行?毕竟,传统的书院和私塾多为了那些士绅子弟,或商贾人家,他们还要花不少钱前去上课;一般老百姓,尤其是那些流于市井的,根本入不了门槛。不然,以说书的形式让百姓前来识字,是个办法吧?
若雪看向老祖宗,将这个想法讲了出来。
“嗯?是个不错的主意。”洛锦依微微一笑,心中对若雪的看法有了几分变化。若雪,还是有一些小聪明的。
“那老祖宗,您这边有人吗?”若雪知道,这事儿可不能自己出面——且不说姑娘的身份,就说书这件事,文人书生最适合做这个。专业的事情,就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办。只是,在救济棚说书这件事没有太多好处——尤其说书人的价格,又该怎么办呢?
洛锦依看出若雪的担忧,却没有作声,只是将这事儿应了下来。
“老身有很多人可以‘使唤’,不用担心。不过,这个想法推行下去并不困难,但有些人或许不愿意。”洛锦依将“有些人”的语气加重几分,对若雪的提议,表达了些看法,“但终归是对皇帝没坏处的事情,就凭着你的心思来。”
东城的救济棚在宽敞的一处空地上,也适合增设说书的地方。洛锦依维持着浅浅的微笑,心想这样的办法虽沧海一粟,但比什么也不做强。洛锦依的心神,很快飘向远方,把若雪的呼喊都给无视了。
见老祖宗一点反应没有,若雪便将注意力继续放在读书这边。她重新拾起一本经典,开始努力地修读起来。但到了午膳的时候,墨清韵便从外面赶了回来,将若雪带走了。
“走,本宫带着你去逛街。”
不由分说,好不容易读完一章的若雪就被迫放下书本,由着墨清韵强拉着坐上了马车,到了西城最繁华的商业街上。但到了街口,马车不得不驻留停下,因为街上人太多,马车要是强行闯进这里,会带来不小的骚乱。为了整顿交通,这一处商业街禁止车马往来,除非官府的兵丁。
但商业街素来相安无事,一般情况下只有京兆府派三四名小吏巡视而已。
“西城一条街,这个地方凝聚了顺天府的精华。”墨清韵向若雪介绍道。在很久以前,西城其实并不存在,直到天命十六年,为了配合上津漕运和军需转运,特意在这里开辟了一处新城。新城扩建以后,一些勋贵大臣见到商机,在这里安营扎寨,久而久之,京城大臣们很多在这里成家立业。
而西城一条街,是商贾云集之地,更是不少大臣的小金库。这里布设了不少商铺店面,有民间创办的,有官宦操持的,也有像飘香居、百宝斋这样的“连锁店”。显然到这种地步,皇家也会参与其中。荣国公府、定国公府距这里并不远,哪怕走也只需半个时辰,就能抵达。
“这地方,以前还没真没见过。”若雪面对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差点就沉迷其中的梦幻,分不清南北。见到若雪几乎迷失自我,墨清韵赶紧拍了她一下,速速醒来,莫要沉溺其中。西城有不少好玩的地方,但她们这次来是有最终目的——百宝斋,她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