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杀青的消息,韩董也很快收到了。
他吃了一惊,这才一个月都不到,电影就拍完了?
一般这种简单的剧情片,正常的拍摄速度都是四五十天时间。
现在只用了二十多天,那绝对算是非常快的速度了。
“真是快枪手啊,不知道质量拍得怎样,还有票房,唉……”
韩董虽然也是导演起家,知道电影质量跟拍摄时间并不是正比关系,但他还是有点担心那位年轻导演会失手,重蹈陈楷哥的覆辙。
前两年,陈楷哥转型商业片,拍了一部《无极》,结果质量奇差,被骂得狗血淋头,直接把多年积攒下来的导演口碑付诸东流。
不过口碑差归差,票房成绩却不俗,1.75亿的票房,是2005年的内地年度票房榜冠军。
电影输了口碑,赢了票房……
但纵使如此,陈楷哥却还是到现在都还没缓过来。
韩董是有点担心《驴得水》这部电影,别到时候既没口碑也没票房,那位年轻导演大受打击,然后就直接调头钻回了艺术片领域……
“希望年轻人到时候心态能好点吧。”
好不容易多了一个愿意拍商业片的好苗子,韩董也不希望这棵好苗子还没长起来就断了。
……
……
……
电影拍摄完,下一步就是后期制作了。
杀青宴结束后,剧组就地解散,大部分人员四散离去。
霍辙则和制片组一起,带着拍好的电影素材回到京城。
胶片电影的后期制作,比数字电影要麻烦得多。
它不是单单一台电脑就能搞定的,需要用到一些专业器械。
他工作室的那间后期室是满足不了胶片电影后期制作要求的,所以这一次霍辙找了中影旗下的一家后期制作单位。
先把胶片洗印,然后做“胶转磁”——就是把胶片素材转换为数码格式,然后导入电脑内,在电脑上进行素材剪辑。
在原始的胶片时代,剪辑,剪辑,那是真的要用剪刀、胶水来剪接贴合的。
但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可以通过“胶转磁技术”,将胶片影像导入电脑里,通过电脑来剪辑。
这就要比原始“剪法”方便许多了。
不过胶片电影的拍摄还是太麻烦了,霍辙决定等几年数字摄影机发展得不错了,就彻底不再用胶片,而是拥抱“数字时代”。
因为“胶片”是注定了会被时代抛弃的,按照时间线发展,在2016年,国内的最后一条胶片生产线——魔都电影技术厂胶片生产线,也会彻底关闭。
从此,“胶片”退出国内的历史舞台,国内的“胶片时代”彻底终结。
霍辙不是诺兰那样的胶片教旨主义者,他对“胶片”没有那么大的情怀,时代在进步,他也要与时俱进。
把底片素材秘密存好,霍辙带着数码素材一头钻进了中影后期制作单位的一间后期室里。
一般电影在后期剪辑时,都会单独请一个专业的剪辑师来剪。
但霍辙对此不放心。
对于他来说,每一部电影都是他自己的孩子。
把自己的孩子假手于人,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每一部自己的电影,他都想要把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完完整整地贯彻其中,因此“剪辑”这种事他是要自己亲手操刀的。
这些年来,他在剪辑上也下了极大的功夫,亲自操刀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