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民斋一行人在泉城又停留了一天,交代了小野子后面的用药和注意事项,除了一个月后清理伤口会有些疼之外,没有太多需要顾忌的地方。等安顿好小野子,济民斋一行又上了马车,相互道了感谢,车队徐徐而行,回京都去了。
扶慈和章华也得回大道了。他们越早处理好大道的事,才能越早去京都。不过,章华心里也清楚,就算去了云居寺外,多半也找不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他清理了一下思绪,发现以下这些事:
一、柳安为何戾气这么大?要是不能化解,就算等十几年后,他也还得将她收脸。为了扶慈,也得查出来柳安故事的全部真相;
二、伏魔经到底是谁写的?写那句经文的人应该遇到过收脸人,和鲁老先生遇到的那位是同一个人,还是不同的人?要是不同的人,那就说明又多了一个收脸人的血脉。
三、上面这两个,他现在一个都查不出来。柳安死了,除非她再附在活人身上,不然根本听不到她说的话。鲁老先生搜集了全国那么多资料,查了那么多年,也毫无进展。
四,矮胖,左眉上有个黑痣,总算有了一点新的发现。但这都八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连张泽升都还没出生,还是爷爷欧阳米做收脸人的时代。这可如何查起?
欧阳章华在纸上写下了这四段话,发现自己什么新的发现也没有,只好一声长叹,纸上的这些字都慢慢隐去了。
离开泉城的那一天,老杨早已收拾好了全部家当,来到欧阳老宅。扶慈对老杨说,总算为他找到了一个头脑灵光的伙计。
老杨惊问:“这么快?不知道是哪家小伙。”
章华猜到扶慈说的正是小野子,想着这事还是的老杨也看一下才好,三人便来到林伯林婶家。
章华和扶慈先向林伯林婶道了别,林婶一听他们要走了,眼眶瞬间就红了,从屋里拿出几张饼,非让他们带着路上吃。到了内屋,小野子依然躺在床上,一只腿吊在床梁上,一见到扶慈和章华,恨不得立马下床。
林婶过来,说:“别折腾了,好好养着,扶慈姐姐和章华哥哥要回大道去了。”
小野子脸上绽放的笑容瞬间没了,带着哭腔说:“那我呢?不带我走吗?不要我了吗?我腿好了,能干活!林奶奶,帮我把这破布给我拆了吧,我能跑了。”
扶慈眼看这小野子当真要动手拆腿上的缠布,忙上前说:“带带带,怎么不带,不带你你哪来的钱去还鲁大夫和言熙大夫?不过,你得等腿好了再去,到时候你到大道善渔湾去找张家船坞,自报大名,会有人带你过去张家院子的。你要是连大道善渔湾都去不了,那才是真没用。能找的到吗?”
小野子一听,这才放了心,忙说:“能!能!能!放心吧。我专走小道,大道更好找。”
“不过,你得改个名字了,不能一直‘小野子’的叫,不像个正名。”扶慈说。
“那我叫什么?我爹姓江,我娘石,我跟谁姓?”
“那你大名就叫江石子吧,也比‘小野子’好听。再给你起个小名,不然我们都得喊你‘小爷’,就叫……三来吧。”扶慈说完,自己也忍不住地乐。
章华犯愁说:“三来……这个名字张伯能同意吗?”
“管他呢。又不是叫张三来,再说,就算是张三来,他也白得一儿子,多好。三来,你好好休息。以后你去了善渔湾,就是跟着老杨师傅干。杨师傅,你看这个孩子怎样?这就是我给你找的第一个伙计。”
小野子,哦不,已经是江石子的三来这边正在喊着自己“江石子,三来”,忽然听说自己的师傅也到了,连忙顺着扶慈的手势看过去,原来站在人群后的那个黝黑的老汉,就是杨师傅。老杨咧嘴笑着说“肯吃苦、头脑灵光就行,三来很合适”,三来听着心里高兴,嘴上却说:“我江石子也是挑师傅的,你本事够吗?”
林婶作势要打,众人一哄笑,让三来好好休息也就出去了。走到房门口,却听见三来屋里喊:“老杨头,你来,我和你说个事。”
老杨看看扶慈,不明所以地又回去了。三来还让老杨关了房门,悄声和他说着什么。
“小野子在嘀咕什么?”扶慈问章华。
“你给他起的名,人家都记住了,你却不记得。他现在是江石子,小名三来了。”章华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