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未来之恋:爱上机器人 > 第71章 王阳明身后事

第71章 王阳明身后事

王阳明身后事:子嗣争夺家产,弟子出手,助唯一血脉重新继承爵位

1529年1月9日,王阳明在回乡的船上离世,享年57岁。死前,弟子周积问他有何遗言,他只一笑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而在这更早之前,当周积问他对家中之事有何安排时,他则只叹息了一声后道:“何须及此!”这四个字的意思是:何必管顾这些事呢?

一个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不想管顾家中的事,通常有两种原因,第一种是:子孙后世的事,他们自己可以搞定,所以根本不需要操心去管顾;第二种则是:子孙后世的事,自己根本管不了,只能任由他们自己去整。

王阳明画像

从王阳明的圣人身份来看,他吐出“何须及此”的原因,更有可能是第一种。然而,真实情况却恰是可能性更小的第二种:他对自己子孙后世的事,感到非常无奈,根本无法左右。

王阳明无法“左右”的家中,共有一妻五妾,其中,妻子诸氏是江西布政使司参议诸养和之女。诸氏贤淑端庄,王阳明17岁时,便与她成婚。婚后,两人感情深厚,可惜的是:诸氏身体不好一直未能怀孕,中年好容易有孕,却也没能保住胎儿。

关于诸氏掉胎的事,史料曾有过相关记载。史书记载,1513年,王阳明在回复老乡的《行书致蕙皋郡伯手札》中,曾说:

“承有岁暮汤饼之期,果得如是,良亦甚至愿,尚未知天意何如耳”。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非常感谢你的期待(汤饼之期即为孩子降生的满月酒),如果真(诸氏)顺利产下麟儿,我的心愿就实现了。但现在还不知道天意如何(即不知道孩子能否平安降生)。

后来的结果世人都知道,诸氏流产了。由此可见,王阳明身体不大好,诸氏的身体也比较差。也是因为身体的原因,诸氏死在了王阳明的前头,没能陪伴王阳明到老。

王阳明的五个妾室之中,唯有张氏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名为王正亿。因为王正亿出生时王阳明已经55岁,所以,他被称为王阳明的“老来子”。

王阳明直到55岁才好容易有一个儿子,这样的事情,在封建大家族明显不合常理。古代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王阳明也未能免俗。

为了让年迈的祖母和父亲王华得到慰藉,王阳明曾不得已从家族中过继了一个男孩到自己名下。这个男孩,是王阳明堂弟的儿子,名叫王正宪。

王正宪是王阳明叔父王衮之子王守信的儿子,王阳明对这个孩子本就没有太大的好感,无奈,这是父亲王华在自己获封新建伯那年,坚持要将这个已八岁的孩子过继自己名下。王阳明实在拗不过,只好接受了。

影视剧中戎装王阳明

王华也是一番好意,儿子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后封了世袭爵位,岁禄千石,这万一要是没个血脉继承,世袭爵位不就白白浪费了吗?

王华借着这个机会为王阳明过继儿子,多少也因为:他断定儿子此生怕是不可能有子嗣了。毕竟,王华为他过继子嗣这年,他已经虚岁44岁了。想想,王阳明17岁成婚,中间整整二三十年,妻妾不少,却未能留下一个子嗣,换了哪个当父亲的能不着急呢?

王华给王阳明过继子嗣也是挑了的,年纪太大的,不要,年纪太小的,也不要;长得不周正的,不要;长得太周正的,也不要;看起来性格太野的,不要;看起来性格太老实的,也不要。总之一句话:得稳妥。

王正宪正好是个稳妥人:他有点调皮,但是也还收得住;长得也还周正;年纪不大不小,未满十岁,刚刚八岁。

王正宪被过继到王阳明名下后,王阳明自是摆出了一副“要把他当亲生子对待”的架势。他请了老师教他,平日的吃穿用度也做了具体安排,唯一的缺憾是:正宪被过继到他名下时,正是他最忙的时候,他又要忙朝廷的事,又要忙着讲学,根本没时间管教他。

可谁都知道:八九岁的孩子,正是最需要管教的年纪,这个年纪卡在童年到青春期的过渡阶段,一旦没调教好,后果将不堪设想。

正宪在自家时被娇宠得厉害,长到六七岁时,还很少自己穿衣服。被过继到王阳明家后,他依旧保持着懒散的生活作风,在学业上,他也是极尽偷懒之能事。在学习上,他坚持的理念:能少写一笔,绝不多写一笔;能少看一行,绝不多看一行。

做学问,最紧要是勤。王正宪的懒散性格注定:他不可能能在学业上有什么成就。不过,王阳明转念一想,也释怀了:毕竟自己现在有世袭爵位,就算不走科举那条路,问题也不大。

不过,王阳明既做了王正宪的父亲,总还是得努力培养培养他,不然,日后丢脸的还不是他自己?

有一段时间,王阳明特地给王正宪布置了每日学习任务,可王正宪几乎没有一天能按要求完成,不是偷工减料,就是错漏百出。日久后,王阳明教育王正宪的兴致大减。

后来,他还忍不住在写给钱德洪、王汝中等人的书信中,抱怨这个养子很让他头疼,他的原话是:

“正宪尤极懒惰,若不痛加针砭,其病未易能去。”

这话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正宪这孩子真的太过于懒惰了,如果不指出错误并用类似于针刺的阵痛疗法,他的这个毛病怕是去不掉了。

“针砭”在古代是一种针刺疗法,跟现代常用的电击疗法有点类似,就是让患者感觉到痛,从而改变行为。

王阳明能提到“针砭”这种疗法,可见这王正宪的懒惰,是入了骨髓,甚至已经超出王阳明的认知范畴了。如此,也难怪王阳明不断地向友人们抱怨了。

除了和友人们抱怨,王阳明和弟子们也忍不住吐槽“正宪难教”,有一次,他和弟子吐槽完后情绪大爆发,竟在言语之中,显露出要“放弃”正宪的意思。弟子听了后说了一番劝慰的话,大意是:“您不是说‘人人皆可成圣’吗,既是人人,正宪也囊括在内,放弃他,不等于说‘人人皆可成圣’是虚的么?”

王阳明听到这儿,又决定继续教导正宪了。

王阳明有多“恨铁不成钢”,他对王正宪就有多上心,毕竟,在古代,一旦过继到名下,是要上族谱的。

此后,王阳明虽继续为正宪头疼,却极少抱怨“正宪难教”了。他常将正宪带在身边亲自教养,就连去赣州时,他也带上了妻子诸氏和正宪。

王阳明还曾专程写过《示宪儿》、《书正宪扇》,谆谆教诲他如何学习、为人处世。

可即便如此,王正宪的不成器现状依旧没有太大改善。好在,唉声叹气了九年后,王阳明续娶的妾室张氏怀孕,并于1526年十二月生下了幼子王正亿(原名正聪,后改名正亿)。王正亿便是王阳明此生唯一的亲生儿子,他出生时,王阳明已经55岁了。

晚年得子的王阳明欣喜不已,可一想到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心里也不禁有些忧心。王正亿的出生,让王家的气氛变得有些紧张起来。

最紧张的是王正宪,此时的他已经大了,该懂的道理他都懂了。突然冒出一个弟弟,而且还是父亲唯一血脉,这个事实让他一时难以接受。

另一方面,生下王阳明唯一血脉的张氏,地位最卑微,最年轻,且过门最晚,本是最没地位的存在。如今“母凭子贵”,她自然引来了王阳明其他妾室的妒忌。

王阳明父亲王华曾在为儿子过继的那年,莫名其妙蹦出一句:“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意思是:祸患往往包藏在兴盛中,而祸事又往往是好事的开端。

王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一语成谶,为儿子过继的大好事,竟为王氏家族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祸患。

王阳明死后不久,朝中权臣对王阳明进行了弹劾。弹劾的主要借口是:他自创的心学是歪门邪道,且诋毁先圣朱熹,抨击儒家学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重生小师妹靠炼丹养活全宗瑾墨下乡知青带着空间去当兵白海嫣的第1本书偏执爱恋重生女帝之天尊掌中三寸金莲和离后,与太傅HE了弟弟别怕,哥哥保护你宫女的逆袭王妃路愿我如星君如月爸爸的反沙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