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内议事结束,确定了驰援高阳令沮授之事后,出发日期就定在了次日。
一时间,按照商议结果,以刘备的命令,义军内部开始了紧张准备!
其中,刘备带着关昭、简雍等人,亲往郡府向太守温恕告言。张飞则主动请缨,率领一部斥候,对行进路线上的敌情先行侦查。关羽、颜良、文丑,整顿好各部。樊越等人,则做好粮草后勤工作……
同日下午,从郡府离开后,知此行或将数月,乃至年许难归,关昭同刘备等暂时告别,他专门去了一趟蔡府,向先生蔡邕、师兄阮瑀说明了情况。顺带也想和小师妹蔡琰,告别一二。
书舍内,对于弟子关昭到来,言之即将驰援之事,蔡邕并不意外。
他的弟子,从平日之行为看,就是一个志向远大之辈。如笼中鸟,得遇明主,自有展翅向外,高飞之时!
一如初时,他不愿收关昭为弟子,正是看出其不会安心学问,比不得阮瑀。但之后,见关昭聪慧勤勉,又因其志向,才渐渐改变了主意。
在放下手中书卷后,蔡邕抬头看向下方躬立的身影,目光如炬道:“阿昭今同玄德一道,若是解了高阳之危,可是不打算马上返回涿县了?且今朝廷精锐之师,为子干所率,而往魏郡邺城集结……如你前番之言,朝廷显然是打算集中人马,先消灭叛军之力,以弱其势!若我没猜错,阿昭你等之后,莫不是也想参与剿灭叛军之决战中,以求功名?”
面前的先生,一下子就猜到了他内心的想法,关昭多少是有些惊讶的,但很快他就反应了过来。
蔡邕是谁?
他是大汉名臣,于朝中起起伏伏十多年!
且少时就便博学多闻,曾师从太傅胡广。辞章、算术、天文、音律,书法……无所不通,实乃旷世奇才,同是与卢植齐名的当世大儒!
东汉末年,蔡邕甚至还做过权臣董卓的谋主,主政中枢。
这等人物,什么没有见过?
其心智必然如妖,又怎会看不透他之目的?
而过去两年时间里,他同蔡邕交流,多侧重于学识,却潜意识忽略了其中谋略和视野。
关昭沉思两息之后,恭恭敬敬,面向上首,一揖及地,道:“弟子请先生指教!”
他此种行径,自是承认了蔡邕之言,并谦虚的请求给予一些建议。
而于旁边,阮瑀还在思索先生的话语,就见师弟这般行径,顿时有所悟,旋即轻轻一叹。
蔡邕见关昭之为,面色柔和道:“起来坐下说话吧!为师有二三问题,还要问问你!”
“诺!”
关昭起身后,跪坐于下首左侧案几处,作聆听之状。
上首案几,蔡邕眯着眼,抚须道:“阿昭你和玄德等,皆怀揣匡扶汉室之心,意图借平叛之战功,为此寻得一官半职,觅得上升之阶?”
“如先生所言!”
关昭沉吟了一会儿,没有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