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伟上学的时候,是一个爱看书的人。
除了学校规定的课程之外,他还涉猎了很多东西。
历史军事政治,文学传记,科普读物,什么都喜欢。
作为一个追求自由民主的年轻人,他自然对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那些理论家的书情有独钟。
卢梭是他最喜欢的一位。
从《论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到《孤独散步者的遐思》,几乎读完了卢梭的全部著作。
黄晓伟非常信服卢梭对阶级,国家的分析。
国家的权利来自于人民。这是黄晓伟理解的卢梭的思想精髓。
穿越之前的黄晓伟身上,有散发着浓重的小资气息。
但是,当他来到被火燃烧着,被血浸染着,被屈辱笼罩着的悲惨的旧中国,他变了。
惨淡的世界,淋漓的鲜血让黄晓伟改变了。
他不再是一个拘泥于自己感受的,自我为中心的青年。
不再是追求自身幸福,追求生活完美的年轻人。
当然,等到战胜了敌人之后,他还会去追求生活的美好。
因为人生的目的,就应当是追求美好的生活。
今天的奋斗,也正是为了能够追求生活的美好。
但是,在此刻,他准备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受苦的同胞。
即使为此失去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机会他也好不后悔。
国家,现在不再是契约构成的结合体。
国家,此刻,对于黄晓伟来说,就是自己的一切。
黄晓伟觉得自己的一切都属于国家。
首长感受到了黄晓伟对国家的真挚的感情。
其实首长何尝不是这样一个深爱着自己祖国的人?
海风吹拂着头发微卷的少年,四周全是茫茫的大海。
祖国的大陆远远地消失在天的一边。
远离故土的少年,他到遥远的地方去到底要寻找什么?
像无数爱国的青年一样,这个少年,不愿万里,前往法国,为的就是寻找救国,强国的方法。
十几岁的孩子,远离故土与家人,怀揣的,正是对祖国的一份真挚的感情。
一个人有理想,是美好的。
一个人有理想,而又能够用自己的行动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则是幸福的。
一个人,有理想,追求理想,并且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是最幸福的。
少年坚信将来是美好的。
但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到这美好的将来。
他只是执着的去努力。
首长此刻心中想到的,就是少年的时代自己。
十几年转瞬即逝,当年的少年,已经成为统帅千军万马保卫国家的师首长。
很多东西都改变了,不变的是首长胸中炽烈的爱国之心。
能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努力,这样的人生是幸福的。
首长看出,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也一个愿意为了理想去奋斗的优秀的人才。
首长对黄晓伟的评价很高。
只是文化水平还不够高,斗争的经验还不够丰富。
需要在第一线的斗争之中再磨练磨练,相信很快会成熟起来。
首长有意再点拨点拨黄晓伟:
“很好,小黄。坚持学习对于每一个抗日军人都是极为重要的。政治上的坚定,认识上的深刻,反应敏捷,行动果断,是一名优秀指挥员的基本要素。……”
一次行动,让首长对黄晓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二九师的军政首长都牢牢地记住了黄晓伟这个好苗子。
用现在的说法,黄晓伟这就算是进入储备干部名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