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跟李万胜足足谈了一夜,直到天都快亮了,他们这才结束了谈话,匆匆休息了一会儿。
到了此时,林则徐可谓是最了解双方需求的一个人了,这让他回到房间后,无论如何都无法入眠。
说真的,像是李万胜这样的造反者,不能说是绝无仅有吧,但能做到他这个样子的,整个华夏历史上也难找出几个来。
而且,他还为了天下苍生,决定加入到他的造反队伍中来,尽管有很大一部分是被逼无奈的原因,但要说他不欣赏李万胜,那也是不可能的。
不过要说让林则徐一下子就从曾经的大清忠臣转变到“反贼军师”这个角色中来,那也多少有点儿不近人情了。
因此,林则徐是纠结的。
他既希望李万胜能够有所作为,但又希望昨天还忠于的大清能够不被李万胜所迫害。
总之,怀揣着这样的矛盾心理,林则徐无论如何都不能安睡。
看着窗外即将破晓而出的太阳,林则徐默默的将屋内挂着的那副字给改了两笔。
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改成了“苟利天下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两字之差,差的那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从现在起,林则徐决心要做一个对得起天下之人。无论是对之前的清庭,还是对此时的李万胜,他只想做一个对得起天下的纯臣!
将笔投在桌上,林则徐衣而眠,这一次竟很快便进入了梦乡。
这一觉,林则徐和李万胜直接睡到了日上三竿,这才打着哈欠起床,等在花亭里的曾国藩见了带着黑眼圈儿的两人,一点儿都不惊奇。
这两位绝对是谈了一夜,起来晚一点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三人来到一个大房间里,里面摆放了一张大桌子和几排长几。
林则徐坐在了主位上,李万胜和曾国藩隔着长桌相对而坐。
下面的长几上坐了两个人,一个是万胜军这边的,另一个就是李鸿章,如今他俩是被当做书记员使用的。
几人坐好,简单的打了个招呼,随后便进入了正题。
林则徐首先开口道:“良耜,伯涵,今天是你们两个第一次谈,有什么条件,不妨摆开了明言。
伯涵,你代表的是朝廷,不妨就先说说吧。”
“好,首先一点,黑旗军必须让开运河,起码是让运河恢复畅通,让朝廷可以从南方运粮北上。”
“这不可能!”曾国藩的话刚出口,李万胜便出言打断道。
此话一出,现场的气氛陡然间就是一滞,曾国藩的表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冷了下来。
“哼!李万胜,真当朝廷无人乎?
大清地大人多,真当我们拿你没有办法吗?
僧格林沁三十万蒙古骑兵枕戈待旦,随时都能从蒙古攻入奉天!
朝廷是不愿见到万千黎民百姓受苦,这才跟你谈判的,真当我们是怕了你吗?”
“曾国藩,你也别拿这种话吓唬我,老子就不吃这一套。
还特么三十万大军?真当我们都是傻的,瞎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