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十六年(1356年),建都平江。
消灭陈友谅后,朱元璋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进攻张士诚。
一举攻下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安丰诸州县,将东吴的势力赶出江北地区。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五月,朱元璋38岁。
朱元璋发布檄文声讨张士诚。
同年十一月,杭州、湖州先后投降朱元璋,平江成为孤城。
于是朱元璋以重兵包围平江,发动平江之战。
在围城的同时,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来,但在瓜步渡江时悄悄将船底凿漏,小明王沉于江底。
接着,朱元璋宣布不再以龙凤纪年,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为“吴元年”。
平江之战开始时,朱元璋筑墙围城,并造有三层的木塔楼,高过城墙,以弓弩、火铳向城内射击,还设襄阳炮日夜轰击。
城内一片恐慌,张士诚几次突围都以失败告终。
张士诚反复无常,贪图享受,对部下也十分放纵。
平江被围困的最后一天,张士诚弟弟张士信在城头督战,仍不忘享乐,坐在银椅上饮酒,左右侍奉的人递桃子给他,结果桃子还没到口,恰好一炮打来,脑袋被打得粉碎。
朱元璋曾多次派人劝降,都被张士诚拒绝。
张士诚死守平江,粮尽后,以老鼠、枯草为食;箭尽后,以屋瓦为弹。
直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初八,朱元璋率军攻入平江城,张士诚则展开巷战相抵抗,失败被俘后,自缢而死,东吴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