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63岁。
朱元璋“以江南地薄,颇有迁都之意”,于是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与洛阳,为迁都作准备。
所谓江南地薄,是指定都长江以南,可以控制的主要平原地区,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
朱标详细考察了西安和洛阳,比较两地的地形,最终“志欲定都洛阳,归而献图”。
朱标视察返京后不久患病,在生病期间还向太祖上书关于筹建都城的事。
次年朱标病逝,谥号懿文太子。
这对年近七十的朱元璋是个沉重的打击,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事情。
朱元璋看到朱标次子朱允炆表现十分孝顺而很喜欢,后来立其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71岁,驾崩于应天皇宫(南京故宫)。
朱元璋下遗诏:“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
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
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
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
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
丧祭仪物,毋用金玉。
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
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
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朱元璋死后,他生前规划的政治局面很快被打破。
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的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建文帝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