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内家功夫不外求,形意和合是根由。”
但见此房间内正有二人正在读书,见何化生过来,二人以礼相迎接、
何化生自言为新学员,过来参观。
见这二位年龄约二十余岁,其所读之书,为识物、识人、鉴花、赏月等常规书籍。
何化生觉得有点奇怪,不过因为见过前面的太乙玄门剑用笔炼剑,知道其中必有缘故,于是谦虚询问。
其中一位答曰:“我姓伍,炼的是心意六合拳,又叫做形意拳。”
“它是内家拳,所以不需要任何兵器,甚至不需要动作。”
“其所练法,就在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之间。”
何化生不太明白。
伍拳师接着道:“心意拳本是守洞尘技之一,是仙家的技能。”
“夫道者,阴阳之根,万物之体也”
“其道未发。悬于太虚之内。其道已发。流行于万物之中”。
“所以仙家将此道理运用到日常,而非专业的肢体锻炼,所以叫做内家拳。”
“那是如何运作的呢,与常人有什么区别呢?”何化生问道。
“这拳术的道理和经历与仙道一致,反映在明劲、暗劲和化劲。”
“明劲,即拳之刚劲,乃是易骨之道也。”
拳师接着解释:“因人身中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不合,体质不坚,故发明其道。”
“大凡人之初生,性无不善,体无不健,根无不固,纯是先天。”
“只是知识开,灵窍闭。先后天不合。阴阳不交。此后都是后天血气用事。故血气盛行,正气衰弱,以致身体筋骨不能健壮。”
“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因此拳是内外一气,动静一源,体用一道。”
“动静之间,有无穷之妙用。”
“及至阴阳混成,刚柔悉化,无声无臭,虚空灵通之全体,方有神化不测之妙用。”
至此,何化生方明白其中的含义。但是对其具体的用法,尚不明确。
伍拳师继续道:“人为一个小天地,无不与天地之理相合。”
“但是相较于天地之阴阳变化更容易。”
“比如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如果时节与气不相吻合,想改变已经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人体的天地,却可以通过四肢的运动来改变。”
“由此化掉人的刚戾之气,令弱者变强,柔者变刚,此乃《易》之运用也”。
“即变化人之气质。以复其初性。”
“而易骨,正是拳中之明劲。它将人身中散乱之气,收纳于丹田之内,不偏不倚。”
“练至于六阳纯全,刚健之至。”
“即拳中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
“至此,拳中明劲之功尽,接下来为暗劲。”
何化生见对方如此苦心解释,忙施礼再谢。
“暗劲乃是拳中之柔劲,但‘柔’不是‘软’。”
“软中无力,柔非无力也。”
拳师曰:“此暗劲不好理解,举个例子,就如同隔山打虎。”
何化生接上话道:“就是具有这种穿透性。”
拳师道:“正是。如果是软,自己都撑不起来自身,更别说打虎,并且还要隔山打虎。”
“此时,隔空取物,远距离取物体不用亲自过去,手像蛇一样能吸过来。”
何化生点点头,表示理解其内涵,虽然自己没有过体验。
拳师继续道:“这一步已经来到了易筋。当然也有人把第一步叫做易筋,第二步叫做易骨。”
“第三步叫做化劲,也就是洗髓。”
“柔顺之极处,乃暗劲之终。柔劲之终是化劲之始”。
“它是将暗劲练到至柔至顺,谓之即前面所说的阴阳混成,刚柔悉化,谓之丹熟。
“以至于无声无臭。谓之脱丹矣”。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