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据他看过的一些书里记载,朱由检这个人在做信王的时候,做的最多的事情是读书,皇明祖训和各种经史子集他都看,但凡有字不认识就会去查洪武正韵。在短暂的王府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寡言少语,习惯摆一张扑克脸,对魏忠贤都是如此,更别说自己府里的太监了,所以只要小心一点,渡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期,让这些人习惯和适应眼前的这个新的朱由检,应该也不是很难。
约莫等了一盏茶的功夫,等来了王国用,朱由检指着楼下的池塘问他:
“你知道这座楼原本安排做什么用的么?”
“此地因有这大池塘,所以堆了这假山建了这楼,是想着殿下平日若是来园中散心,行至此处可以有个更衣歇脚,饮茶用点心的地方。”
“此处不错,视野开阔,有山有水,有花有林,平日在此看书习字倒是合适,我喜欢这个地方。你去安排人在这里布置家什,别的倒也算了,最要紧的是要有张书桌,桌子要大,备下笔墨纸砚,二楼准备布置藏书,楼下也备些桌椅屏风,预备将来在这里更衣,这袖湖楼我要当个书斋用起来。”
朱由检对着王国用一阵指指点点,交待许多事情让他去做。多少算是改善了一点他的精神状态,体验了几天王府的新生活,他已经有点不耐烦,生活节奏实在是太慢了。每日卯时起床开始,身边就随时随地跟着一群人,洗脸刷牙、梳头打扮。辰时吃饭喝茶、发呆到午时,就要开始准备吃午饭,吃完午饭就是午睡,睡醒过不多久又要准备吃晚餐,朱由检感觉自己一天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一群人围着忙好一阵子,连上个厕所出来也要花不少时间去换件衣服。这些屁事浪费了一天中大把的时间,然而忙完了这些吃喝拉撒之后,剩余的时间,朱由检还真就跟身边这些人大眼瞪小眼的坐在那里等天黑,一个大活人整天居然可以无事可做。
晚明的宗室不参与朝政,没有镇守地方的责任,也不能随便离开藩地,顶多只能在王府所在的城里晃一晃,也就是说除了想办法搞钱养活一家子之外,既无处可去,也无事可做。即便他自己本人上进点,最高成就也不过像郑王朱载堉那样埋头钻研音乐和算数,最后成为一个数学家和音乐家。问题是对于天启崇祯年间的大明来说,十二平均律和算学新说并非最重要的东西,此时奄奄一息的大明,缺的是一个能够挽救危机,也能挽救朱由检自己生命的人。
当他意识到这一点,就觉得很不舒服。虽说穿越变成了朱由检,但他仍然记得他以前可是去景山公园看过那棵树的,他可不想等着十几年以后和王承恩一起跑去那里上吊,开什么玩笑,这绝不可能!他要尽快给自己找点事情做,不能混吃等死。
刚给王国用安排完事情,就看到王承恩过来对他说:
“爷,徐承奉说宫里的赏赐来了,请爷去前面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