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烈烈,战马啸啸。
黄河畔,一杆大旗正迎着河风猎猎飘扬。
黄河名字的由来古代的黄河,河面宽阔,水量充沛,水流清澈,那时,她的名字并不叫黄河。
在最古老的字书《说文解字》中称黄河为“河”,最古老的地理书籍《山海经》中称黄河为“河水”,《水经注》中称“上河”,《汉书·西域传》中称“中国河”,《尚书》中称“九河”,《史记》中称“大河”。
到了西汉,由于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有人称她为“浊河”或“黄河”,但未被普遍认可,直到唐宋时期,黄河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
匈奴人正是沿着黄河河岸一路烧杀劫掠,从西河郡一直杀到河东郡,犯下累累罪行,即便是黄河之水洗涤不清匈奴人留下的污浊。
如今,匈奴人正在押送着十数万汉人百姓朝南匈奴王庭进发。
而面容枯槁的汉人有如牲口一般的被驱赶着,凶狠的匈奴人不断的扬起手中的皮鞭,落在汉人百姓的身上,稍有体力不济者落在队伍后面,却被匈奴人毫不留情地砍翻在地。
汉人百姓麻木地看着,然后颤颤巍巍地努力地跟上队伍,不然匈奴人的刀就会落在自己头上。
被强掳而来的蔡琰就在其中。
她由于与夫君卫仲道没有子嗣,在夫家不受待见,无奈之下只得离开夫家。
然而她还没走出辽东,就遭遇到了四处劫掠的匈奴人。她看见匈奴人所过之处皆是汉人的尸首,那些匈奴人的马头上还悬挂着汉人男子的头颅,马背上还载有劫掠而来的汉人妇女。
如今,她也和这十数万汉人百姓一样,牲口一般被驱赶着走向未知地方。
一路来,死在路上的人就数以万计。
被掳以后,日日面对死亡,使得她对于生死她看淡了许多。
然而,最令她不可忍耐的是那些匈奴竟然把汉人幼儿当作食物,这样让她实在忍无可忍。
于是她找到机会,面见匈奴左贤王刘豹,以犀利的辩才请求左贤王下令匈奴人不再把汉人幼儿当作食物。
而左贤王刘豹碍于她的辩才了得,又得知她是汉家大儒蔡邕的女儿之后,答应了她这一请求。
自始左贤王刘豹以仰慕汉家文化为名,经常召见她,而他也以此为目的来劝诫左贤王刘豹善待汉人百姓。
最后不管怎么说,左贤王刘豹最终还是对汉人百姓的态度有所收收殓,起码就再也没出现过把汉人幼儿当作食物的事情发生,令她算是达到了一些目的。
从那以后,她不得不经常去为左贤王刘豹讲解汉人的经典诗词歌赋,她发现左贤王刘豹是真心的喜爱汉人文化,但也十分妒忌汉人那奢华的生活。
然而在月前,左贤王刘豹竟然说仰慕她的才华和气质,提出要娶她为妻,这让她如闻惊雷,一下子震得她不知所措。
从心里面她是想要拒绝的,但也知道拒绝不了,她面对的是匈奴的左贤王,而她只不过个阶下囚。
近来,她已经拒绝多次左贤王刘豹为他讲解诗词经典意愿,也避免和左贤王刘豹见面,她也知道这不过是掩耳盗铃而已。只要到了匈奴人的地盘,左贤王刘豹再说提出要求的时候,也是她无法拒绝的时候。
那一夜,她十分想念长安,十分想念父亲。
这一切终究只是多流了一次泪水而已。
直到前日,她听说有一队汉人军队打败匈奴人,开始她只是以为和先前来营救汉人百姓一样,不过是一些义军,面对二万匈奴士兵,那些义军不过杯水车薪,丝毫不能让匈奴人忌惮。
然而,昨日她又听说那汉人军队再次打败匈奴人,这让她的内心不禁燃起一点希冀,莫不是陛下派人来援救这些百姓。
带着这般心思,昨夜她竟然可以安然的入睡。
今日一早,她就发现匈奴的整个营地都出现了一种莫名的紧张的气氛。
不知道为什么见到这样的情形她心中油然的暗喜,以她的聪明立刻知道这种气氛汉人军队带来的,同时也证明汉人军队给匈奴人巨大的压力。
但是这也令她产生了一种担忧,昨日的匈奴人的凶残令她为一些体弱的汉人而担忧,不过她暗下决心,尽量的留在最后,尽量地挽救无助的汉人百姓。
很快,匈奴大军就起程了。
蔡琰严厉地拒绝匈奴人让她走在前头的意思,坚持地走在队伍的后头。一旦发生有匈奴人要斩杀体弱的汉人百姓她就尽力的去阻挡,虽然见效甚微,但她还是去做了。
她一边帮助体弱的汉人百姓前行,也一边不停的张望,那希冀的眼光四处乱转……
直到辰时未,她忽然听到匈奴人不断的大叫:“汉军来了,汉军来了!”
接着,她看到一队骑士呼啸而来,入眼的是红色骑服,她立刻知道这是汉军骑士,以她的强闻搏记,在《汉官仪》中规定“司空骑吏以下皂袴,因秦水行,今汉家火行,宜赤袴”。
这是真的汉军,错不了。
只是那队汉军在匈奴的阵前不停地射一会箭,然后又马不停蹄的离开了,留下了一片匈奴士兵的尸体和无数受伤正在哀嚎的匈奴士兵。
这一切都不过发生在瞬间,要不是地上有着无数受伤正在哀嚎的匈奴士兵,汉军就好像没有来过。
这令她有些失望!
然而,只过了不久,她又听到匈奴人不断的大叫:“汉军来了,汉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