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戎马生涯致富路 > 第106章 独龙族、鄂伦春族在观音山广场上

第106章 独龙族、鄂伦春族在观音山广场上

独龙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总人口六千九百多人,具体居住在中缅边境附近,北接西藏自治区,东邻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靠云南泸水市。独龙族聚居在云南独龙江峡谷两岸,山峦绵延起伏,林海茫茫,地势陡峭,频发滚石、塌方等自然灾害,交通极不方便。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外地人员很少进入,这就很好地保证了他们的原始生态,也使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得到了较好地保留。 独龙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是使用独龙语拼音方法作为其民族文字,平时使用独龙语进行交流。他们信仰原始宗教,崇拜大自然,相信万物有灵,独龙族有纹面的传统习俗。

独龙族的住房建筑主要分别为“木垒房”和“竹篾房”两种。木垒房主要分布在独龙江流域的北部地区,木垒房的结构相对简单,主要采用圆木或木板层层相交,而又相互重复叉叠地垒在一起成为主墙,四个角墙板用木料锯成凸凹的齿状交叉固定。房屋内部多铺以厚木板,地板离地约九十公分高,下面用石头或木柱支撑,整个房子呈长方形。房顶盖以茅草,有的用劈开的薄木板盖顶,为了防潮和野兽侵害。木垒房通常离地建盖,把木桩削尖打入土坎中,在木桩上铺木板,离地面三十公分到一米不等。

独龙族人建造“竹篾房”。是要请巫师或有经验的老人来选址,巫师使用占卜或其他方式来确定最佳地点。独龙族人会就地取材,使用木头、竹子和茅草等修建竹篾房。房屋的四壁通常只用竹篾围起来,再用竹篾夹着茅草挡住外面的视线。在坡地上修建竹篾房时,是将粗木桩深埋在坚固的土层里,作为房屋的基础,这种建筑方式形象地被称为“千脚落地”。是使用木桩搭建房屋的基本框架,上铺木板或竹篾笆作为围墙,这种围墙材料不仅轻便而且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有利于房屋内部的通风和防潮。屋顶则采用茅草或木板覆盖。并在室内中央设有火塘。

独龙族的传统房屋门窗都比较窄小,传说这是因为历史上独龙江外的土司,常来独龙族寨子里抢走姑娘,把门窗修的比较狭小,是为了防止强盗入室抢劫姑娘和财物。 这样设计不仅是一种防御措施,也是独龙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独龙族的民居除了房屋建筑外,还在房子附近盖有一至两个小仓房和畜厩。修建仓房以圆木为柱,再在圆木上搭架形成室内空间,并盖成四方形,用竹片、或木料垒成墙壁,在正面留一小扇门,用一木梯供人出入。独龙族的房屋多数不上锁,没有人在家时,也只是把两根棍子用麻绳绑着卡住屋门。这是因为独龙族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高尚品质。独龙族的这两种住房建筑不仅展现了独龙族人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也体现了该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

独龙族主要信仰“基督教”。独龙族的节日是“卡雀哇”,也就是春节。在节日期间,家家户户会挂起彩色披毯和旗幡,燃起松枝,敲起锣鼓,以欢庆一年一度的“卡雀哇”。团年饭是在晚上举行,各家各户都准备好了酒、肉等各种佳肴,举家喝酒卜卦,祈祝来年交好运有个好收成。年轻人则会聚集在一起,到每家每户轮流跳舞祝贺新年。节日的第二天,会进行祭山神仪式,用荞面捏出山神及各种野兽祭祀,每个家庭都会垒起一堆石头为祭神坛。祭场一般设在村寨后面树木茂盛而又平坦的地方。各个家族都前往本家族的祭坛前献祭,将供品摆在石堆垒成的祭台上,念诵祭辞,以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和家人安康。祭坛期间还会举行射弩弓、跳舞等娱乐活动。活动结束后,全族人会将各家带来的祭献物品集中在一起共同食用。

独龙族在搭建祭台时,女性不准参与,只负责别人到你家里来念经时招待他们。独龙族在过春节时,也有守岁的习俗,但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他们会通宵达旦地唱歌跳舞来辞旧迎新。独龙族的春节通常是在每年的十二月到翌年的一月庆祝,这个时间的选定是与他们的宗教信仰紧密相关。在独龙族的宗教信仰中,他们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事物。主要包括风、雨、电、雷、高山、大水、巨石、怪树等,他们则认为这些现象都具有鬼魂的存在。此外,独龙族的宗教信仰体系中还包括多个层次的神灵:传说“格蒙”是管理天上的一切,而“木代”负责创造人间万物,决定人畜生死,“庇佑”是赐福于人间的神。独龙族的火塘作为家庭中最受崇拜的圣物,只要是饮酒吃肉时,都要向火塘洒酒供肉祭祀。

独龙族的巫师也被称为“南木萨”或“乌”,还有被称为“班瓦当”或“夺木萨”。巫师在过去是云南贡山独龙族的一个重要角色。他们专门从事杀牲驱鬼的活动,通过用特定的仪式和法术来驱邪降魔。在祭鬼活动中,班瓦当通常充当南木萨的副手,地位略低于南木萨。过去,这些角色通常由族长或村寨头人来担任。“南木萨”被视为是“格蒙”神选中的人,说他们拥有特殊的能力,主持祭祀、打卦。独龙族有大巫师,集巫、艺、医、匠、教育、军事、原始科技等为一身,是族里的出谋划策者,也是独龙族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受到族人的普遍尊敬。“南木萨”被认为能与神灵交流人,能用特殊本领治疗疾病。而“乌”则负责预言和祭鬼。每年春节前后,独龙族会举行剽牛祭鬼仪式,以此来保证村寨平安。这种仪式由“乌”亲手持刀宰杀祭牛,显示了他们对宗教仪式的严肃和虔诚。

独龙族的婚俗是一夫多妻制。一夫多妻的现象在独龙族的婚姻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是作为父权制度而确立的婚姻形式。独龙族盛行妻姐妹婚姻,流传着一种接管形式,那就是大哥死了以后,他的妻子就转给二弟,二弟死了,连同大嫂二嫂一起转给三弟,依此类推。如果是独子,儿子死了,儿媳即可归公公所有。多娶一个妻子就是多一份劳动力,所以家族长或一些富裕户们妻妾成群,独龙人也称娶妻为“仆玛旺”,意思就是买女人。在独龙族内也曾经实行群婚制,就是一个男人可以同时与几个女人建立婚姻关系。

还有的就是男女青年在相爱之后会互赠订亲信物,通常姑娘会送给小伙子一床自己编织的独龙毯,而小伙子则送给姑娘一把锄头或自编的背篓作为信物。独龙族的婚姻仪式是:订婚和正式的婚礼。订婚仪式后,男方必须支付丰厚的彩礼,包括家畜、生活用品和珠宝首饰,这些礼物的数量取决于男方的经济实力。如果男方无法一次性支付彩礼,女方家庭可以允许赊欠,日后偿还。

婚后,每当妻子生一个孩子,女婿都会送给岳父一头牛或其他物品铁锅、刀具等表示感谢。独龙族严禁近亲通婚,不是近亲但属于同一姓氏的男女也不允许结婚。在独龙族的社会中,家庭极少发生离婚。如果女方提出离婚,她必须归还彩礼并支付赔偿金;如果是丈夫提出离婚,女方不仅可以保留所有财物,还可以获得一笔补偿金。如果女方提出离婚,家中有适龄女子可以替代的,就不必归还彩礼,如果没有代替的人员,那就必须归还彩礼和支付赔偿金。独龙族妇女过去有纹面的习俗,这是一种传统的文化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习俗已被取消。这些习俗共同构成了独龙族独特的婚姻文化,既体现了该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反映了该民族的婚姻观念。

独龙族的葬礼主要有土葬、火葬和水葬三种。在土葬中,尸体不能直接从大门抬出,必须从住房的后壁或地板处另开一个通道,即为便门送出,这是独龙人的一个重要禁忌。此外,对于因患特殊疾病死亡的情况,独龙族会选择火葬或水葬作为土葬的替代方式。

独龙族的美食“蜂蛹”是独龙族最讲的食品,根据是独龙族百岁老人较多,与常食蜂蛹有关,但没有科学依据。蜂蛹既可作为食品,又可作为营养保健品,被誉为“天上人参”。 蜂蛹富含蛋白质、氨基酸、锗、硒、维生素和钙,此外还含有数十种酶及一些人体无法自行产生的未知生物活性物质。富含抗动脉硬化、降胆固醇、防辐射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美容养颜等功效,还有能治疗糖尿病、抗癌等特殊作用。还有其它美食,如石板粑粑、竹筒酒、酸竹菜、青稞炒面、烧烤洋芋、董粽粉羹、苦荞粑粑、独龙牛凉片、独龙牛干巴、龙元花椒鸡等美食。独龙族的主食主要包括玉米为主食。捕以小米、稗、荞、青稞、马铃薯、芋头和黄豆等为副食。

鄂伦春族的“仙人柱”是鄂伦春族传统的居住方式,是一种圆锥形的简易房屋,主要用木杆、桦树皮、兽皮等材料搭建而成。仙人柱的搭建和拆解都非常方便,可以在几十分钟内完成。根据季节的不同,“仙人柱”的搭建地点和选用材料也会有所变化。夏季,“仙人柱”会搭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使用桦树皮或白布作为外围的覆盖物,以利于通风散热。而冬季,则会搭建在地势较低的地方,使用兽皮作为外围的覆盖物,更便于保暖。“仙人柱”的内部布局也有其特点,中央设有一堆日夜燃烧的火,用于煮食、取暖和照明。门通常朝南或向东开,门帘通常用狍皮或桦树皮制作。搭建仙人柱时,其结构主要由几根顶端带枝杈、能够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个倾斜度约六十度的圆锥形架子,然后将其余木杆均匀地搭在这几根主架之间,形成伞状的骨架。正对门的位置是最尊贵的席位,专供长者或男宾坐卧。

鄂伦春族的居住地点选择也有其特色,他们倾向于选择地势高、水源充足、避风而向阳的地方搭建“仙人柱”。这样的选择有利于他们的游猎生活。鄂伦春族的建筑风格和居住习惯还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适应和利用,他们就地取材,使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木材和桦树皮,建造房屋。同时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居住环境,这些都反映了他们牧民生活的方式和对环境物资的充分使用。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其中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族人口占比较大,而内蒙古自治区也是鄂伦春族的重要聚居地之一。鄂伦春族总共有八千六百多人,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主要使用汉语,并用汉文进行交流和行文。

鄂伦春族主要信奉“萨满教”。萨满教广泛分布在亚欧大陆的北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它的核心信仰是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认为人类的肉体死亡后,灵魂仍然存在,并且会不断地轮回。鄂伦春族的宗教信仰具有自然属性和万物有灵观念,这种宗教与该民族特有的原始观念紧密结合。他们的宗教形式表现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作为狩猎民族,对熊、虎、狼等大型凶猛动物有着特殊的崇拜)。还崇拜祖先。“萨满教”信奉的神灵相当多,包括太阳神、月亮神、北斗星神、火神、天神、地神、风神、雨神、雷神、水神、青草神、山神等自然神。此外,鄂伦春族还崇拜“牛牛库(熊)”和“老玛斯(虎)”等图腾,对祖先崇拜也十分盛行。这种信仰体现了鄂伦春族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祖先的怀念。

萨满教在鄂伦春族中的存在,不仅体现在他们的宗教信仰上,还反映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年正月初一、十五,鄂伦春族人会举行朝拜太阳神和月亮神的祭祀活动。此外,萨满教在科尔沁草原的东部蒙古、三江流域(是指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的赫哲族、以及在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民族中得到了较为完整的继承,显示了这种宗教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和持久性。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篝火节”和“古伦木沓节”。其中篝火节是鄂伦春族唯一的传统节日,而古伦木沓节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篝火节”是鄂伦春族最重要的节日,是在每年公历六月十八日举办。在篝火节期间,鄂伦春族人会点燃篝火,节日活动分为开幕式、传统体育比赛、篝火娱乐晚会三部分。体育比赛竞争激烈,有赛马、射箭、摔跤、拉钩扳腕、颈力绳赛、划桦皮船赛、“采集”是指采集各种野菜、野果作为鄂伦春族的主食和副食。这种采集活动是鄂伦春族狩猎生活的重要补充,每年春秋两季,妇女们会进行采集工作,春天主要采集各种野菜,秋天则主要采集野果和植物根。这种活动不仅丰富了鄂伦春族的食物来源,也是他们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篝火节期间,首先是开幕式,随后就是"穆昆达"敲"神鼓",是指有十几位猎装青年吹起鹿哨,鄂伦春族的“穆昆达”是氏族的首领。在鄂伦春族的社会组织结构中,“穆昆”是指同一男性祖先的后代组成的血缘团体,这些成员之间有穿孝的义务,并且每个“穆昆”都有自己比较固定的活动“领地”。氏族成员死后,无论距离多远,都要将尸体运回并按辈分顺序安葬于氏族墓地“穆安”中。这种组织结构中,需要一个领导者来管理和处理氏族内部的事务,因此每个“穆昆”都会在男性成员中推举出一位辈分大、威望高、狩猎经验丰富、为人正直公道的人来统领自己的“穆昆”,这个统领者被称为“穆昆达”,也就是氏族长。众人用洒酒祭火,并在上午九时"穆昆达"(族长)在猎手拥簇下走上祭坛,手持桦皮碗,以柳蒿枝洒酒祭祀天和地,颂唱祭文(鄂伦春语)。并载歌载舞庆祝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通过这个节日形式,不仅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也展现了鄂伦春族人的精神面貌。

“古伦木沓节”是指祭祀火神,是鄂伦春族的另一个重要节日。鄂伦春族的“古伦木沓节”是一种祭祀火神的节日,也被称为篝火节。这个节日在每年的六月初举行,也是鄂伦春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古伦木沓”在鄂伦春语中意为祭祀火神,体现了鄂伦春族对火的敬重和畏惧。节日期间,鄂伦春族人会聚集在一起,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有赛马、射箭、射击、摔跤以及唱歌、跳舞、讲故事等。以此来纪念和祈求火神保佑平安和丰收。此外,古伦木沓节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鄂伦春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原因,在八十年代这个节日曾一度停止过。但近年来,通过群众自发恢复和政府的支持,这个节日又得以重见天日。尽管一些传统活动面临消失的风险,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鄂伦春族也过“春节”和“抹黑节”等节日。鄂伦春族的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期间,鄂伦春族会在除夕的夜晚燃起篝火,并对篝火祭祀跪拜,祈求火神保佑人畜平安,恩赐更多的猎物。而抹黑节则是在正月十六举行,人们相互往脸上抹锅底灰,以驱邪避鬼,保佑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无灾无病。

鄂伦春族的主业是狩猎。他们的传统美食有:柳蒿芽、风味干肠、山丁子饼、蓝莓锅包肉、凉拌野生狍耳朵菜、火烙饼、手把肉、特色烤肉、布拉玛日、火烙饼、稠李子粥、刺五加、野生榛蘑等美食。以上是独龙族和鄂伦春族的人居环境、风俗人情以及各种美食概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神秘到临前,成为现世最强修道者努力扎根的银杏傲娇学姐跟我狡辩,说梦里没有我权力巅峰:我的强大背景曝光了娱乐:我的女友都是顶流高冷青梅,傲娇学姐,成熟小姨罪妻:十二夜重生入狱前,做空米利坚我,港岛现金王,开局收割岛国!女王总裁说我魅魔,我真是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