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镇上的望绣楼珍藏的上品绣品不多,基本不对外展示,总店必定也有些珍藏品,叶芝笑笑,以她现在的身份地位应是不够资格观看。她再回头看玉珠和艳丰满脸赞叹,只觉得刺绣真是博大精深,魅力无穷。
“几位师傅过来了。”三人正看的认真,忽而从身后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
转头一看,却是许久不见的谢意,穿着一身靛蓝圆领袍衫,站在大厅入口处,午后的光正好铺到他身边,再配上他俊毅精致的五官。这大约就是宛若仙人吧。叶芝在心里感慨了一下,赶紧跟着她们行了个礼。
“见过少东家。”
“此次绣员试虽然高手云集,但几位师傅绣艺深厚,必能取得佳绩。”谢意的声音带着一种暖意,听起来和煦可亲。
一席话赞得两人有些羞赧,叶芝面上平平,带着点笑意,随着她们一同又行了个礼,谢过谢意的赞赏。
谢意看叶芝年纪虽小,却稳重得像个长者,既不羞涩,又没有少女的活泼灵动,不觉的又看重她两分。
“我还有事情不便招待三位师傅,先行一步。三位师傅若有何需要,便寻小圆帮忙。”谢意领着元宝走了。
三人长出一口气。
“我们少东家真是我见过最好看的人啦!”玉珠小声感叹着,“每次见到他都好紧张。”
“听说他十四岁开始接手望绣楼至今,恩威并施,年纪虽轻却颇有声望。”连内向的李艳丰也出言赞叹。
叶芝自然知道谢意不是寻常纨绔。因为上一世老师也曾提过望绣楼,彼时,谢家已经超越金王林三家,成为大晋第一刺绣家族,凭借的便是望绣楼的声望,它的许多出品比御用绣品还要精美,一时成为城中绣品的指向标。
至于谢意好像是娶了安阳金家的嫡女金文君。金文君二十岁时便入了三品绣掌,是当时年龄最小的绣掌,可见前途坦荡。两个人也算是强强联合,十分登对。
叶芝想着自己正在经历从前听说的事情,感觉十分微妙。这些只在传闻中出现的人和事,此刻却真真切切的在自己眼前发生着,而自己也是其中的参与者,想到这一点,她又颇有些自得,我可是有三十年的绣龄,或许也可以成为传闻中的大人物呢。
十月十五这一日也是个大晴天。参加考试的人数众多,绣员试在晋京设了五个考点,卯时天还蒙蒙亮,各个考试点就开始组织考生排队入场了。待到全部考生入场,已经是巳时,太阳正亮。
叶芝被分到第六考室,考室中有两张长约十二尺,宽约四尺的长桌,桌上摆着编号和一个放满绣针丝线的小竹筐。叶芝循着座位号坐下,不一会儿考室就坐满了人,大家都不出声,诺大的考室里只有些窸窸窣窣的袖裙摩擦的声音。
待听到院中传来五声敲钟声音,众人更是神色肃穆,考试正式开始了。
三位穿着明蓝罗纱裙的女子端着一个盖着蓝布的方盘走了进来。
“考试时间为两个时辰,试题为绣制一个一模一样的绣帕,现在分发绣帕,观察时间为一柱香。”监考逐个将绣帕发给考生。
这些用作试题的绣帕各不相同,但上都有个晋绣院的标识号码,考生的绣帕则是空白绢帕,考生完成绣品后绣上考牌号码和对应试题的号码,以防对不上号。
待小柱香烧完,监考宣布开考。叶芝将试题绣帕打开,是一副小狗扑球的绣帕,试题绣帕绣工比较普通,但小狗也是憨态可掬。叶芝心想既是复制绣品,应是完全还原它,而不是刻意展现自己的绣艺。她又细细丈量了绣帕比例,挑选了搭配的丝线。
她抚额,这副绣品是不是太粗浅了,针法只用了平针和斜针,构图比例也不太合理。这是故意设的陷阱吗,让人忍不住修正它?
她有点忐忑,手中的绣针却是不停,不管了,就绣个一模一样的绣帕吧!
大院中的日晷日影渐移。当钟声再次响起时,众人放下手中绣帕。
试题并不难,只是考核众人对绣品比例和配色的把握。叶芝看到许多人都是胸有成竹的模样,毕竟只是初步筛选,第一轮并没有规定淘汰比例,按照及格制剔除水平较差的考生。
她跟着人群离开考院,出了大门便看到谢家的马车停在不远处,谢意下了车在一旁与一位姑娘相谈甚欢,她想这位或许就是金文君?也不知这次她能拿个什么成绩。
心里虽想着事情,叶芝还是踱着脚步慢慢走回客栈。路过小柳巷时,她兴冲冲地又买了三个卷饼,虽然忐忑的心情未散去,但老师说过,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好好吃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