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浩然周围围着十几个人,都是赔笑着看他吃锅巴,易浩然看着挂在杆子上的腊肉,问道:“曹里正,你这家中肉也不少,也没必要五六天才吃一顿肉吧。”
里正曹家旺听了心疼的说道:“蒙老爷,看上去的确不少,可若是放开吃,一家子九口人也经不起吃啊。”
“这上面的还有两块腊肉和猪脚,是大年初二,我的两个儿媳回娘家要带回去的,这肉老朽计划吃到来年入夏,当然得精打细算。”
易浩然问道:“这腊肉我知道能放很久,但是没想到居然能放到明年入夏,这未免有些夸张啊。”
曹家旺微笑道:“如果就这么露天放着,那的确放不了那么长时间,天气一热就会长霉,但是一般我们都会把腊肉放进谷仓中,用稻谷埋着,这样就能放很久。”
易浩然听了,点点头,随即叹口气道:“这地主家也没用余粮啊,都得精打细算的过日子,感谢你前两天送的一块腊肉,苏姑娘吃了很喜欢。”
曹家旺得到面前贵人的感谢,老脸的菊花盛开,连忙谦虚道:“应该的,应该的,承蒙蒙老爷和苏姑娘对我们都有照顾,只盼苏姑娘快点好起来。”
易浩然却说道:“你们自己吃的是粗茶淡饭,却肯赠送一块腊肉,这的确是一番恩情啊。”
不过易浩然仔细一想也不对,按理说这一年主粮纯收成一万斤,日子也不会过的这么紧巴巴啊,于是把心中的疑问说了出来。
曹里正叹口气道:“蒙老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啊。”
“按照一天一人两斤的消耗,再加上养的鸡鸭,猪什么的,一天平均耗粮二十斤,一年也就消耗七千斤。”
“一般家中存粮要五千斤,是为了防止意外,万一有个灾荒或者生个病什么的,仓中有粮,心中不慌。”
“有时还要拿粮食换一些银两,置办一些家务,买些布匹。”
“三个孙辈将来打算让他们读书,过完年,大孙子就要读书,不读书不行,不读书不知礼,要是能考取一个功名那就更好了。”
“读书花费颇多,要为将来做打算,要节省,很多东西都是省出来的,我们家在大禾冲十三户里面算头等大户,都是祖上省吃俭用攒下来的。”
易浩然认真的在听,对这很感兴趣,想要知道这地主到底是如何形成的,现在就有活生生的例子,虽然这里正只有五十七亩地,算不上地主,只能算个富农。
但是这成长的轨迹应该是一样的,搞不好再过几十年有几百亩地,就是真正的地主了。
里正曹家旺见面前的贵人如此感兴趣,也来了兴致,讲一下祖上的事情。
“蒙老爷,我认为一个家族要想发展起来,用一个词语可以概括,那就是:勤俭持家。”
易浩然道:“愿闻其详。”
里正曹家旺摸了摸山羊胡子,道:“在一百多年前,其实大家都是一样的,每个家庭的条件都差不多。”
“每一户都是十亩八亩水田,还有一些山头,这周边好几个村落,距离都不是很远,都跟大禾冲一样。”
“但是一百多年过去了,差距都显现出来了,有的家族已经发展成一百多亩的良田,有的却只有三亩两亩的薄田,更有甚者连田都没有了,只能靠租佃别人家的农田过活。”
“这一百多年的时间,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在慢慢导致这种情况发生,原因是复杂的,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故事。”
“我家祖上有地七亩,在周边村落这地算少的,其他人家一般都有十亩朝上的地。”
“但是我祖上太公勤俭,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当时太公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只要不干活,就不吃饭。”
“为了不破坏自己的规矩,就拼命找活干,有时哪怕别人不给钱都行,只要给饭吃。”
易浩然一听,这特么是个狠人,饿肚子其实是这天底下最可怕的惩罚,前世物质生活丰富,大部分人没感受到饿肚子的可怕。
饥饿才是最恐怖的,前世战争时期,拔点作业,后路被敌军封锁,自己身为排长,带着尖刀班在群山中游斗半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