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我并不这样认为。
“所谓平庸和平凡的区别到底在哪儿?也许那些灌输心灵鸡汤的人能讲出来,他们能给你举出各种各样的例子,有哪个世界名人具备了什么人们天天喊在嘴角的精神、品质最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获得了什么样的回报。但这所谓的例子真的能让人做出改变?也许可以,但几率太过渺茫,那些被罗列出来的人是唯一,数十亿人中,凭什么认为一个具备了获取某种成果的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的人就一定就一定能第一个取得这项成果。没法确定。这很......复杂。在我看来,平庸和平凡没有界限。如果有区别的话,平凡是自己的说法,而平庸却是他人的看法。我没有太多想法,我只想活得简单些、长一些。”
在启安县城的东部,孙溪寒和独孤世宏已经在这不知名的粮库里工作了十六七天。两人原来的打算就是在城里干一个月,之后嘛。孙溪寒准备上他的高中,独孤世宏继续去刘正白的烧烤店里工作。他们都没有多余的兴致去多看一眼不值得留恋的人间。
今日寻常,没有一点应被记住的时间。走在大街上,人与人之间的眼中似充满了不信任,车水马龙中,路边露出乞求之意的老乞丐依旧是那般昏茫无神,在这里没有人会为他驻足哪怕一瞬,显然他自己似乎也知道这一点,不久后就离开了。还有一位看起来仙风道骨的老道士穿着一身道袍,负手而去,看起来极为洒脱。更有那么一部分人,分明已经下班,但还是眉头紧皱,双眼中的焦虑冲散了生活中的光彩,他们不曾懒惰,不曾止步,不曾放弃,但依旧毫无进展,每天只能以固定的方式生活下去。有人认为这是平淡,有人认为只是祥和,有人认为这是悲哀,有人认为只是和平生活的反扑。但决定一项选择时,就意味着放弃或否定另一条道路。一个城市,一片区域,一个国家,甚至一个世界都是这样。没有意志能逃脱这种规则。
久经和平的表面下是不断膨胀的危机。有人知,有人不知,可惜知事之人少有能把这种无形的危机放在心上的。这种危机当达到一点点后,就会爆发,所有生命在这一刻都会无力。那时候的危机被称为:颠覆。
劳累的上班族、热恋中的情侣、相敬如宾的夫妇、奇装异服的青年一代、懵懂的赤子、淡然的老人,还有参加各种工作为生活奔波的人。时间会改变他们,改变其他,改变所有。慢慢的,他们眼中的光芒会熄灭,心中的热血会被浸凉,至少大多数人会如此,而对于那些本就没有光芒与热血的人反倒是适应生活的一个好时机。
对于一个星期前粮库的那位青年的问题,孙溪寒已经有了答案。
“一所大学为什么那么有名?”
这当然与它所具备优良条件有很大的关系。但更多,孙溪寒并不这么认为。一所大学要具备岁月,只有时间的洗礼才能使它经久不衰,但更重要的是机缘,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只有足够大的机缘,才能使一所学校变得很有名,但这种方式获得名声的作用也只能存在一时,但就是这个时刻,学校的领导人会利用名声来广大召集优秀人才,甚至会邀请一些国际上某些在各自领域登峰造极的前辈。而那些老前辈一般都会欣然接受,这是首先要做的,要让学校灵活起来,充满生机,更要有底蕴。这样才能吸引年轻一辈中的有识之士。这是“造势”。随后就是那第二步,第二步若能做成便可以说基本大功告成了,招收国内最顶尖的学员。或许亦重诺,或各取所需,当一所最普通的学校拥有优秀的学员是,那这学校本身就会变得优秀,只不过前提是优秀的学员如何会选择普通的学校?所以需要造势。以造势烘托学院之名,以此招收优秀学员,自然事半功倍。只有最后一步,在孙溪寒想来,涉及到了商业。造势一成,人才已有,但这辉煌的表面下定然消耗了太多资源。学院的领导层必定不会傻愣愣的只投钱,而不懂得赚钱,毕竟这世间的一切职业不都是为了赚钱嘛。或许在造势之前,这所谓的最后一步就已经实行,当一所地位尊高且极其优秀的学府被打造出来,升华的可不只仅仅有它自己,它的出现将带动周围地域房价的疯狂上涨,将提高一片区域的价值,有这样的保障,各大品牌以及地产联发商自然愿意与学院合作,达成双赢的局面。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保障一所顶尖学府的运行。
话说的虽好听,但这其中每一步都很难,且变化很多,既需资本,又需人脉,最重要的是那千载难逢的机缘,在越安稳的生活下,机缘就越难出现,即便出现,也很难达到能提高学院地位的程度。
还是不要瞎想的好,不说天边,只看眼前。未来能推演,却终究只是推演,不是确定。变化太多太多。
孙溪寒这样复杂的人,想活得平淡,却又不想被局限,很难。此刻独孤世宏并没有在他的身旁,吃过饭后,独孤世宏已将先回旅店了,孙溪寒则是出来转转。“果然还是那般无趣啊。”孙溪寒内心暗自叹了一声,准备回旅店。转过身,走了没几步就停住了,他看到了一个......和尚。之所以停下,是因为他认识。不是别人,正是那晚孙溪寒在村中亭前台阶上见到的黄衣僧人凌枫,法号道穷。只见他在道旁的一片空地盘膝坐下,双眼闭合,手中一串佛珠缓缓转动口中念念有词,但声音很小,知道孙溪寒靠近也听得很模糊。。孙溪寒眼神有些古怪地看着他,他觉得身为一位高僧,即便下山游历,但出现在这大街上且看他的样子,一看就是要接客了。
很多都注意到了这位鹤立鸡群的僧人,一身黄袍有些破旧,更显返璞归真的意味。但没有人上前询问,他们打心里就肯定这是个江湖骗子。孙溪寒此时原本对这位大师不错的印象也有些动摇了。他走上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