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黑神话:从渡劫雷云开始 > 第23章 古代神话13

第23章 古代神话13

传说中,琅玕树树身伟岸,高耸入云,玉树琼枝,浓荫蔽地。它天天开花,天天结果,其果为珠玉,名叫琅玕。

据《琅塘传说》所述,琅玕果的成熟周期各不相同,有的三天即成熟,有的三个月成熟,有的三年成熟,还有的则需三十年、三百年、三千年甚至三万年方可成熟。不同成熟周期的琅玕果,颜色、质感和发出的光彩都不一样,整棵树一年四季繁花似锦,满树的珠果绽放奇光异彩,异香袭人。

在天界,琅玕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其功用因成熟周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三天或三个月可成熟的琅玕果,是味道极美的仙果;三年及三百年成熟的琅玕果,大多用来制作器具及装饰;而三千年甚至三万年成熟的琅玕果,因其光芒四射、能量巨大且数量稀少而尤其珍贵,是珍宝中的珍宝,往往被用做特殊用途,其中最重要的用途之一便是用作神灯的燃料。

天地间有三盏神灯,即“天、地、人”三灯。天灯(玉虚琉璃灯)为玉虚宫元始天尊所有,灯内有一团名为万灵古燚的金色火焰,此火有探查万灵之能;地灯(八景宫灯)为玄都洞八景宫太上老君所有,灯内有一团焚天紫火,此火有焚天煮海之能;人灯(灵柩灯)为灵鹫山元觉洞燃灯道人所有,灯内有一团灰色的幽冥鬼火,此火直通幽冥,有显现逝者一生情景之能。这三盏神灯正是以三万年方可成熟的琅玕宝玉为“灯油”。

《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据说这个守护琅玕树的三头六目人名叫离朱,为黄帝特使,他有“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的超强能力,黄帝派此超能之人守护琅玕树,可见此树的珍贵非凡。

另外,传说为天下带来平安瑞祥的神鸟凤凰以琅玕果为食,凤凰所食之琅玕,三天即可成熟。凤凰一直与琅玕树相伴而生,其栖息地就在现在的金凤乡所在地,这也是“金凤”得名的由来。而琅玕果由神鸟凤凰采摘、整理、打包,然后根据道法诸天的使用需求,由凤凰专线直接送达。天界曾在琅玕树旁边,用五彩石修筑了一个豪华型的洗拣池,引天河之水入池,对采摘下来的琅玕进行清洗分类,此池专为清洗分类琅玕所建,故名“琅池”,又因池方圆变幻于无形,所以也称“琅塘”。

后来,随着梅山部落的迅速发展,天界为了周全梅山生灵,忍痛割爱,将琅玕树迁往了荒无人烟的昆仑山。由于琅玕树实在太过庞大,凤凰们即便组成飞行联队集体吊运也显得吃力,于是召来世间所有会飞的禽类全力运送,这便是百鸟朝凤的由来。琅玕树迁走后,“琅池”不好搬,所以天界又在昆仑山新辟了一池,唤做“瑶池”,而当年的“琅池”化作了清澈迤逦的琅塘苏溪湖,遗落其间的 56颗琅玕美玉,化作了 56个风光秀美的小岛。

在新化县荣华乡的西云山有座白衣佛祖庙,庙里供奉的是燃灯古佛的万千化身之一,被称为白衣佛祖。因为除释迦牟尼之外,唯有燃灯古佛可称为佛祖,且燃灯古佛身如明灯,到哪都是光芒四射,称其为白衣佛祖是取无论何时何地,所到之处如同“白昼”之意。而“荣华”乃“万花盛开”之意,荣华乡正是因其地处琅玕树下而得名。

这些神话传说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神秘事物的向往,也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美好、神奇和珍贵之物的独特描绘。它们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奇幻的故事,也让我们对古代文化和人们的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传说属于神话范畴,是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并非基于现实的科学事实。

《山海经》的创作背景十分复杂,目前尚无确切定论,但以下几点因素可能对其创作产生了影响:

社会环境: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限,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想象。《山海经》中的奇珍异兽、神奇国度等内容,可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广阔天地的探索欲望和对未知事物的猜测。

文化传承:在远古时期,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和部落故事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这些古老的传说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演变,可能成为《山海经》的素材来源。

宗教信仰:当时人们对神灵、巫术、祭祀等有着深厚的信仰,这些信仰观念可能渗透到《山海经》的创作中,使得其中的一些内容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

地理探索: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对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动植物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观察,这些实际的地理发现可能与想象相结合,融入到《山海经》的内容里。

历史变迁:不同部落、族群之间的交流、融合以及战争等历史事件,可能也为《山海经》的创作提供了背景和素材。

总的来说,《山海经》是在古代社会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部充满奇幻色彩和神秘韵味的著作,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以及对世界的认知和探索。

《山海经》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回舞九天家族崛起,天衍神树破天之体星澜歌传修仙之龙帅崛起仙之朽凡信修仙传废材修仙长风破浪济沧海0一剑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