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啊。”中国人传统上对高学历的人比较尊敬。
“我们专业有PHD给教授代课的呢。”李泽补上一句,“是不是要称呼托尼老师?”
“什么老师,我就是个学生,第一年可没机会给别人上课。”托尼脱下羽绒服,随意地放到坐垫上。
莱斯利又把于佳佳和李泽介绍了一下。
在万里之外的异乡,相逢即是有缘。四个人很快热络起来。
莱斯利招呼大家在餐桌边坐下,又从冰箱里拿出一大瓶可乐,给每个人都倒了一杯。
二十年后被视为垃圾食品的可乐,在此时还是人见人爱的好东西。
有吃有喝,几个人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
讲讲国内的往事,吐槽一下巴斯的物价,分享学校的八卦,不知不觉中桌上的食物吃了个七七八八。
“这个鸡翅卤的真不错。”托尼吃掉餐盒里最后一个,又赞了一句。
“一般一般。”李泽心里得意口头谦虚,“也就糊弄糊弄老外。”
“史密斯太太可说了你做得比我更好吃。”莱斯利假装生气。
到底是年轻,李泽脸上的得意终于绷不住了。
“嘶~”李泽在桌子下面的大腿被狠狠拧了一下。
“怎么了?”莱斯利见状问道。
“不小心撞了一下。”李泽总算知道遮掩,“没事。”
于佳佳悄悄把手从桌子下面拿上来,嘴角微微翘起。
“我这里有个事情和大家商量一下。”托尼开口道。
“我专业有个新加坡的PHD,她一直在学校里搞学生观光,现在快要毕业了,问我有没有兴趣接着搞。”
“是学生会那个吧?”于佳佳插了一句,“我参加过。”
托尼点点头:“就是那个。”
巴斯大学是国际性大学,每年招收的留学生数量不少,再加上本地是西欧著名的度假目的地,周边旅游资源不少。
据说在几年前,有个精明的新加坡留学生搞了一个周边一日游的项目,花了点钱在学生会那里打广告。年复一年,因为报名的人还不少,这个项目就一直保留了下来。
传说不知真假,反正这个项目不是学生会主导,而且现在的组织者也确实是新加坡人。
“这个项目怎么会找你?”莱斯利不解,“一般来说会找个新加坡人接手吧?”
留学生按照地域抱团是常有的事。学校里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等地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圈子。要不是人数不多,每个国家还会按照城市再分小圈子。
“这个师姐是国内移民过去的,而且今年恰好新加坡学生特别少,她都不认识。”托尼解释,“再说了,这也不是什么大买卖,就赚点零花钱而已。”
接着托尼又讲了讲细节。
这种学生组织的一日游通常收费每人五镑。旅游大巴通常坐20至40人。按照平均30人计算就是一次收入150镑。去掉给司机的120镑,自己能落下30镑。
“师姐都是一个人单干,但是我没那么多时间。”托尼解释道,“而且我有全奖,不是那么缺钱。”
“靠~”另外三人指着托尼笑骂。
一方面全奖意味着学费全免,节约一点的话,生活费甚至可以负担学生和其配偶的开支。另外一方面,日落的全奖名额非常非常稀缺,必须是导师经费充足且特别欣赏的学生才有可能获得。
这个逼托尼也装得很满意。
“我负责联系司机。”托尼想了想,“等后面忙起来,这个事情也交给你们,我就不参与了。”
“莱斯利你人头熟,可以帮忙拉人。”
莱斯利社交属性拉满,华语、粤语甚至日语的圈子他都能掺一脚。
“李泽帮忙接待、收费和跟车。”
“佳佳...”
“佳佳是富婆,没空赚这点小钱。”莱斯利扶了扶眼镜,替于佳佳回答。
“那就我们三个吧。”托尼笑笑对莱斯利和李泽说,“如果我退出了,就你们两个分。”
几个都是爽快人,没多计较就谈妥了。
这一晚的几个人,根本没想到接下来几年的东方留学生,尤其是中国留学生会以十倍的速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