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得我?”赵云被陌生人这么亲切称呼,有些没反应过来,他才刚成年(20岁),取字子龙。
“不认得,”刘备卖了个关子,“但是我会相面,观你器宇轩昂,日后必成大事。”
赵良辅,也就是赵云的父亲来了兴趣,有了名士的大V认证,做官也能容易些。
“不知先生姓甚名谁,家住何处,是否举了孝廉。”
赵良辅见刘备年纪不大,话语中隐隐带有试探之意,并未直接问及刘备的官职,而是关注其出身背景。
“孝廉倒是没举上啊,”赵良辅的脸色肉眼可见地垮了下来,“不过呢,前些年我在涿县招募乡勇,力图上报国家,下安黎民,这事你们常山真定的人应该有所耳闻。”
“先生可是刘玄德,帝王贵胄啊!”赵良辅如奥楚蔑洛夫般,瞬间恭敬起来,“速速给四位贵人松绑,还请上座!”
古代信息交流不通畅,邵单的远在豫州的靠山不一定管用,还得是刘备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涿县(河北省涿州市)与真定(河北正定)虽分属幽州和冀州,但地理意义上距离不远,历史上冀州安平观津(河北省武邑县东)人,牵招,就跑去与刘备英雄同契,成为刎颈之交。
牵招和赵良辅看重的,不只是刘备没落大汉宗亲的身份,更多的是其背后撑腰的涿县县令公孙瓒、破虏校尉邹靖、以及疑似为幕后大佬的幽州太守。
没了绳索的束缚,邵单刚想去摇醒张飞,哪知他“恰好”醒了过来。
他什么都知道,只是懒得应酬。
“不知玄德先生觉得我儿日后如何?”赵良辅招呼手下取来金银珠宝,并安排小吏如实记录,暗示刘备往好了说。
“定当秉公直言,”刘备侧身抱拳,推脱了这些贿赂,想给赵云留下个好印象,“我依稀见过子龙的未来······”
赵云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
高光时刻便是单骑救主,浑身是胆,杀曹军个七进七出,最终被追谥为顺平侯。
刘备有选择性地讲了一点,只讲述赵云的个人视角,并穿插了一些心理活动,使之更加真实了些,比如直言劝谏主公,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可以使他们服兵役、纳户税。
“我儿赵云有封侯之姿!”赵良辅抓到重点,其他也就懒得听了,“只是怎么跑到益州那偏远地方,家里能给的支持有限。”
赵云却好像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心中对刘备所描绘的大英雄赵子龙愈发神往。
赵云出生时确有“异象”,他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是家中的嫡长子,上头还有个庶出的哥哥。
这就要提一嘴他爸赵良辅的风流韵事,刚成年就跑出去云游四海,想靠自己的力量闯出一片天,成为大汉良辅之臣。
自然是事与愿违,没了家族帮衬,他连狗屁都不是,做官的路子早都被世家大族把控死了。
很快,赵良辅连吃饭的钱都快没有了,便灰溜溜地跑回常山,还带着个外地老婆和没断奶的拖油瓶。
既然要使用家族的资源,一切都得听家族的安排,家族利益至上。
赵良辅重新娶妻生子,仕途也是节节高升,终于成了真定县县令,就再也爬不上去了,于是打算望子成龙。
赵云的母亲出自隔壁安平县的博陵崔氏,属于旁支,不然也轮不到地头蛇赵家。
赵云从小就背负着远超常人期待,一是来自父亲的京官梦,成为治世之能臣,二是来自母亲的攀比心理,总想着自家儿子能够发达,然后母凭子贵,回娘家给那群势利眼甩脸色。
为了能够全面发展,赵家斥巨资,请来人称“蓬莱枪神散人”的童渊,收赵云为关门弟子,并带他入山学习枪法。
长期的封闭式学习,以及来自家族的压力,久而久之,赵云自然产生了心理问题。
可是古时候的人哪管这些,赵云自己也羞于启齿,午夜梦回,只能躲在被窝里手拿把攥,暗自发泄,默默啜泣。
这种孤寂的生活,使赵云逐渐变得寡言少语,性情内敛。直到有一次,他难得和零星的几个朋友外出游历,情况才有所好转。
所谓的游历,其实就是几个大家族安排好的,民间社会实践,来此镀金的人都会获得一份体恤民情的优质履历,没谁真在乎百姓的生活如何。
赵云不愧是拿主角剧本的,他偏特立独行,深入贫民窟,联合本地人铲除收保护费的恶霸,及其背后保护伞,当然不包括赵家的一些叔叔阿姨。
赵家上任家主,也就是赵云的爷爷大为惊异,心想自己斗了几十年的竞争家族,被一个小娃娃连根拔起,于是隔代认定赵云,赵良辅白捡了个家主之位。
他到死都以为赵云是全凭一身血勇达成目的的。
自此赵家独霸真定。
随着赵云逐渐长大,他开始接触家中管理事务,有意识地招纳一些社会边缘的残障人士,改姓赵,为自己办事。
以赵云兄长为首的一帮人,讥讽他虚伪,赵云便说出了那句,传唱整个常山郡的名言;
“王莽谦恭还没有篡位的时候,向使当初身死,孰真孰伪,谁人能知?”
意思就是,假如一个人能虚伪一辈子,那也成真的了。
...
天色将明,鸡鸣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