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权力天下 > 第36章 九星连珠

第36章 九星连珠

皇后才不管什么天象,她要的只是眼下的人心,皇后掌权以来,表面人心稳固,其实暗中多有不服,此刻钦天监主事白衍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天降大凶之兆,也就是在否定皇帝和皇后的政绩,怎能不心生怒气?

贾谧见皇后脸色愠怒,反问钦天监主事白衍道:“既是千年不遇之观,又怎么知道一定是凶呢?也许是千年不遇之祥瑞也不一定啊!”

依附贾谧的大臣,皆附和。

“《天史录》上记载,上一次九星连珠发生在夏王太康在位之时,有臣子将这一天象报与夏王,夏王太康置之,游田百日而不归,有穷氏夷羿趁机篡夺了政权,夏往太康因此失国,史称夷羿代夏。”

皇后听后脸色骤变,文武百官噤若寒蝉。

“你是说,九星连珠预示着皇上不贤,将要失国?”皇后的声音不大却带着阴狠,让人不寒而栗。

“臣绝非此意!臣只是据实上奏!”

“本宫问你,九星连珠会预示发生什么不祥之事?”

“这,这……臣实在不知!”

“既非皇上不贤,你又不知其到底预示会发生什么事,还说是大凶之兆?莫不是有人授意你说这番话,特意在此蛊惑人心,别有所图?”

“皇上皇后明鉴,臣只是据实所奏,绝没有人授意臣说此番话!”

“钦天监副主事在哪儿?”

“臣在!”

“本宫让你在这太极殿内重新占卜天象,即刻回复!”

钦天监副主事领命后,命人送来占卜器物,在太极殿上占卜天象,约半柱香后,一切占卜完毕。

“回皇后,臣占卜完毕。”

“是吉,还是凶?”

“回皇后,是大吉之兆!”

皇后贾南风冷笑一声问白衍。

“钦天监主事,本宫最后再问你一次,是否有人授意你说那些话?九星连珠之象到底是吉还是凶?”

“回皇后,没有人授意臣说任何话,九星连珠恰逢七现二隐之天象,据臣占卜,实为大凶之象!”

“来人!将钦天监主事白衍拿下,送廷尉府问罪!”

皇后一声令下,太极殿外的禁军侍卫立马冲进来将钦天监主事白衍按在地上,带出了太极殿。而后贾谧见太极殿上无人再敢说话,略一思索,向皇后启奏。

“启禀皇上、皇后,臣有一言。夏王太康虽失国,且逢九星连珠之天象,但是夏王少康却又复国,夏朝得以延续四百余年;始皇帝在位时,天上未见任何异象,却二世而终,可见天象并不能说明一朝之吉凶祸福,最终还是看君王贤德!”

太极殿上众大臣为逢迎贾谧,纷纷附和。只有张华、裴頠不语,似忧心忡忡。贾后十分满意,点点头喜笑颜开。

赵王司马伦因在西北平叛不力,被朝廷调回了洛阳,司马伦听了参军孙秀的主意给贾后进贡了无数奇珍异宝,这才没有被贬受罚。

哪知仅仅过了数月,西北又来了告急文书,梁王接替赵王后,与叛军交战胜少败多,西北叛乱不仅没有被平定,反而愈演愈烈,氐族首领齐万年,继树机能后,竟然自立为王,与朝廷对抗。

这日赵王准备上朝,参军孙对赵王说道:“殿下今日不宜上朝,如果去了,恐怕会有祸事。”

赵王极其迷信,听到孙秀口出祸事,心中不安地问道:“有什么祸事?”

孙秀答道:“殿下没有听说吗?有人奏报朝廷,说自梁王接替赵王殿下在西北的军务后,叛乱不仅没有被平定,反而愈演愈烈。”

“那跟本王有什么关系,本王已经不再管西北的烂摊子了!”

“道理虽是如此,但眼下西北叛乱越闹越大,倘若无计可施,那这过错必须要有一个人来背,才能堵住众人之口。”

“那为何偏偏找我?本王已经不在西北了呀!”

“就因为殿下你已经不在西北,所以才百口莫辩,梁王在去西北之前,叛乱就已经有了,所以此时梁王反而可以随意编造理由,比如诬告殿下隐瞒事实,说叛乱从一开始就声势浩大,他会把所有的过错全部都推在殿下你的身上!”

“这……这怎么办?你有什么主意快快就我!”

孙秀让赵王不要急,自己低头沉思片刻后说道:“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你快说!”

“今日上朝,如果有人提起西北叛乱一事,殿下你必须主动献策,让朝廷派周处前去平乱,周处被人称为武神,派他去保证万无一失。皇后如果听了殿下的意见,也就不会再追究到底是谁的责任了。”

赵王司马伦听罢点头道:“好,好,军师不愧是军师,就按你说的办!”

这日惠帝临朝,贾后听政,果然是再议西北之事,但太极殿上的众大臣全都沉默不语,没有一个敢领兵去增援西北。贾后见众人全都不说话,不禁怒斥道:“没有一个人敢领兵,也没有一个人敢说话吗?难道要让皇帝御驾亲征吗?”

赵王司马伦见贾后动怒,举圭开口道:“臣有一策,可以平乱!”

贾后正无可奈何时,忽见赵王开口,虽然半信半疑,却也只能让他开口说说他的办法。

“赵王?你不是被叛军给打得焦头烂额吗?你有何计策,快快讲来!”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臣在西北之所以没能平定叛乱,只因为缺少一名良将,所以臣推荐一个人,让他领兵,西北的叛乱一定可以平定!”

“哦?是谁?”

“御史中丞周处!”

“周处?”

“周处乃东吴名将之后,号称‘武神’有万夫不当之勇,他若领兵,定能平定齐万年之乱!”

张华不同意,起身奏道:“周处乃耿直之臣,素与梁王不和,可以命他为帅,不可为副将,否则叛乱难平,还要损失一位忠良!”

中书令陈准知道梁王司马肜与周处有旧怨,担心梁王借机报仇,于是奏道:“梁王司马肜是贵戚,不是将帅之才,小胜不求进取,大败不怕责罚。而周处是吴国人,忠勇果敢,与梁王有怨隙,若将周处放到梁王手下,恐怕主副将不和,最后反倒兵败身死。”

对于张华的提议,贾后不得不斟酌考虑,张华主张以周处为帅,就是兵权全归周处所有,即便周处对朝廷忠心不二,但周处并不是自己人,若战败,叛乱不能平定朝廷脸面丢尽;若战胜,周处立了大功,反而会引起贾后担忧。

“贾谧,你怎么看?”

“臣贾谧觉得他们说的都有道理,周处乃东吴名将,但性情难以约束。作战经验丰富,但是统领三军恐怕不行。故以之为帅,不妥,以之为副将,可矣!”

依附于贾谧的大臣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赞同贾谧的话,纷纷推举周处为副将增援梁王。

贾后听罢笑颜逐开,按贾谧的主意拍板了。命周处为副将,再加上一个贾衮,增援西北梁王。

赵王回府后将此事告诉了孙秀,自己长舒一口气,感觉逃过一劫。而孙秀的嘴角则露出诡异的一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从纨绔到拥兵千万!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