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天机玄图 > 6.4:第四象 武则天被逼退位

6.4:第四象 武则天被逼退位

综合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在困境中,即使面对看似无法逆转的局面,只要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就能找到解决之道,重获稳定与希望。同时,也强调了外界或内部支持的重要性,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关键作用。

【今圣叹释义】

实际上这一象深刻预言了武则天晚年时期的政治风云。那时,她虽贵为帝王,却渐感力不从心,朝政之事难以周全,几乎让权力滑落到小人手中,幸得五位重臣鼎力相助,局势才得以扭转。“五”位大臣,实则暗指“武”位大臣,巧妙地以“武”字拆分为“止戈”为“正”,寓意着正义与稳定的回归。

“飞者不飞,走者不走”,此句借鹦鹉与猴子之喻,巧妙描绘出当时的政治生态。鹦鹉居高而不飞,象征着武则天虽在帝位却难以展翅高飞;猴子则紧贴不离,代表忠诚的臣子们始终守候。鹦鹉,作为仁德君主的化身,其前不可妄言,否则必招祸患,正如武则天时代,言路需谨慎。而她自比为鹦鹉,更显其内心的复杂与矛盾。

“振翅高岗”,是对武则天已登帝位、凌驾群臣之上的生动描绘。然而,“乃克有后”则预示着她的晚年将被自己的后人所克制,最终被迫将权力交还给儿子李显。

“青女”之典,提及武则天曾出家感业寺的经历,身着青衣的女子形象,既是对她过往的一种回忆,也隐含了对她不凡命运的感慨。“实权奇”,则是对她凭借智慧与谋略,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的认可。

“威行”二字,概括了武则天称帝后的迅速崛起与威望树立,以及她所取得的政绩。然而,“极目萧条十八枝”却揭示了她在权力巅峰时的冷酷与决绝,对李唐皇室的打压与迫害,几乎让李氏血脉断绝,“十八枝”暗指“李”字,寓意深远。

最后,“赖有猴儿齐着力,已倾大树仗扶持”,是对张柬之等五位大臣(图中五猴)的赞颂。他们齐心协力,发动政变,铲除了张易之、张昌宗等奸佞,迫使武则天退位,拥立武则天的三儿子李显即位,恢复大唐江山。这一壮举被历史铭记。

【易经中的卦象】

从卦象的角度审视,否卦的结构下为坤卦,象征着广袤无垠的大地,而上则为乾卦,代表着高远辽阔的天空。自然界中,天之气本应上升,地之气则自然下沉,两者本应和谐交融,但在否卦中,阴阳二气却各自为政,无法相互贯通,导致天地间呈现出一种闭塞不通的状态。这种天象映射到人事上,便表现为上下级之间关系紧张,难以和谐共处,进而使得各项事务均难以顺利推进。

这一卦象恰似武则天在政变前后的真实写照:她虽已权倾朝野,达到权力的巅峰,但年事已高,精力渐衰,且后继无人,无奈之下只能依赖并信任一些小人,此举自然引起了朝中多数正直官员的不满与忧虑。与此同时,下层的臣子们亦各有盘算,他们的想法与武则天的决策往往背道而驰,难以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在这种上下离心、内外交困的不利局势下,政变的发生便如同干柴遇烈火,一触即发,最终导致了权力的更迭。

【本象正史对照】

在神龙元年(705年),时年八十二岁的武则天已至暮年,身体日渐衰弱,她深知时日无多,回首往昔,从感业寺的出家生涯,到与王皇后、萧淑妃在后宫的权力斗争,再到与唐高宗李治共同临朝,最终独自称帝,这一路走来,她的确实现了自己的所有抱负,更超越了时代别人无法超越的一切,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即便拥有了一切,她内心仍存遗憾,对于身后之事的安排思虑重重,同时也深知暗中敌视她的人不在少数。

在武则天通往帝位的征途中,曾遭遇数次重大挑战,但这些波折非但未能撼动她的地位,反而成为她巩固权力的契机。其中,第一次显著的波折发生在她与李治共赴泰山封禅之时。那时,唐高宗因频繁的风疾发作,将部分朝政交由武则天处理,此举引发了朝臣们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这有违祖制,女性不应干预朝政。这股不满情绪也悄然在唐高宗与武则天之间埋下了裂痕。

麟德元年(664年),事态升级,李治在宰相上官仪的怂恿下,甚至动了废后的念头,并命其起草废后诏书。然而,就在诏书即将完成之际,武则天及时介入,以她的阴谋与柔情,成功说服了李治,废后之事遂告夭折。

为巩固后位,武则天向李治提出共同上朝听政的建议,这一创举无耐被后世称为“二圣临朝”。这段经历极大地丰富了武则天的政治经验,提升了她的影响力,使得朝臣们对她敢怒而不敢言,不置轻言非议。随后,她再次提出与高宗同往泰山封禅,并请求作为亚献参与祭祀,这一前所未有的举动不仅假意彰显了她对祖先的敬意,更借此机会大封百官,笼络人心,进一步巩固了她在朝廷中的势力,为其日后的称帝之路奠定了着实不菲的基础。

第二次风波发生在武则天正式称帝前夕。唐高宗李治离世后,武则天先是废除了中宗李显,转而立睿宗李旦为帝,但不久后又将李旦废黜。这一系列的举动,显然是在为自己登上权力的巅峰铺路,而这种频繁更迭皇位的行为,也激起了部分皇亲国戚与旧臣的不服。其中,唐朝开国元勋李勣之孙徐敬业,便是一位对此深感愤慨的人物。

徐敬业自幼随祖父李勣征战沙场,英勇善战,屡建功勋,因此被封为徐国公,并担任眉州刺史。然而,嗣圣元年,他因故被贬至柳州担任司马。与此同时,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以及徐敬业之弟徐敬猷等人也相继遭贬,众人皆因贬谪之事心怀不满,聚集于扬州城内。

恰逢此时,武则天废除了中宗李显,改立睿宗李旦为帝,但旋即又将之废弃,更使得朝中局势动荡不安。武则天的亲信家族成员也开始横行霸道,李唐宗室子弟几乎被清除殆尽,此举引发了众多旧臣贵族的强烈反对。天下间,许多人心怀不满,渴望借机起事。

徐敬业等人,作为“同是天涯沦落人”,决定利用这一时机策划起兵勤王,以图建功立业。他们伪造密诏,招募兵马,迅速占领了南方大片区域。徐敬业自封为“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并设立了匡复府、英公府等多个机构。他还命骆宾王等人撰写了著名的《讨武瞾檄》,文中痛斥武则天的种种恶行,如“杀姐屠兄,弑君鸩母”,言辞激烈,文采飞扬,激起了天下志士的广泛响应。

武则天看到这篇檄文后,非但没有动怒,反而大加赞赏,并责备宰相裴炎未能选拔贤能之士。然而,裴炎作为朝中老臣,对武则天称帝本就心存不满,这次更是看到了要挟的机会。他一方面对武则天的严查命令阳奉阴违,另一方面私下与徐敬业联系,义正联合反叛。然而,这一谋略很快就被武则天设在各地的耳目察觉,并将密信呈报给她。不久之后,裴炎便惨死在武则天刀下。

由于得不到朝廷内部的有力支持,徐敬业的起义军陷入了困境之中。物资短缺,声势无法扩大。武则天随即派遣李孝逸率领三十万大军征讨徐敬业,并削除了他的官爵和家族荣誉,甚至毁掉了他家的祖坟和家园。同时发布悬赏令:“能获徐敬业首级者,授官三品,赏帛五千。”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徐敬业的部队接连失利。最终,徐敬业兄弟、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等人被迫逃离江都,藏匿于润州的蒜山脚下,计划从海路逃往高丽。然而,在抵达海陵后,因遭遇飓风而未能成行,反被手下部将王那所杀。

这一消息传到东都洛阳后,武则天下令全面迫害徐家宗族。至此,武则天的皇权才逐渐稳固下来。

第三次风波,作为这一时代预言中的一部分,已然尘埃落定。徐敬业与骆宾王的逆袭虽被强力镇压,但武则天的忧虑却丝毫未减。她的侄儿武承嗣觊觎皇位之心昭然若揭,于是她向当时的宰相狄仁杰征询意见。狄仁杰巧妙地以生死之事为引,问武则天:“陛下,您认为人在离世之后,是否还能感知世间万物呢?”

武则天沉思片刻,答道:“此事唯有死后方能知晓,而逝者已矣,无从告知生者,故我等实难确知。”狄仁杰继而追问:“那么,陛下您个人是否倾向于相信人死后仍有感知呢?”

武则天缓缓道:“吾以为,信之,或更为妥当。”狄仁杰闻言,进一步探究:“陛下何出此言?”

武则天解释道:“若我坚信死后仍有感知,即便最终证实为虚,我亦无所失。反之,若我否定之,待真到彼岸,方觉自己谬误,彼时悔之晚矣。因此,从心而言,我倾向于相信人死后仍有感知。”

狄仁杰听后,再次确认:“陛下之意,乃是坚信人死后确有感知了?”

至此,武则天已洞悉狄仁杰的言外之意。狄仁杰直言不讳道:“陛下,您何曾听闻有侄子将姑姑的灵位供奉于自家宗庙之中?百年之后,他们祭祀之时,心中所念必是其父母,而非您这位姑姑。”这番话让武则天恍然大悟,她意识到若自己百年之后,武承嗣断不会将她纳入祖庙祭祀,这既违祖制,也让她心生后怕,恐将遗恨无穷。于是,武则天下定决心,终将皇位归还于李氏后裔,毕竟他们才是血脉相连的亲骨肉。然而,直至她离世的前夕,这一决定仍让她内心挣扎不已。

晚年的武则天,虽手握重权,国家安定,但内心的孤独与矛盾,外人难以窥见。为排遣这份孤寂,她开始豢养“面首”,其中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尤为得宠。二张依仗武则天的庇护,横行无忌,祸乱朝纲。大臣张柬之目睹此景,愤而联合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崔玄暐等四位重臣,发动政变,入宫诛杀二张。事毕,张柬之才向武则天禀报,并恳请其退位。年迈体衰的武则天,在政变压力下,只得默许。随后,张柬之等人迎回被贬的中宗李显,复位为帝。这正是颂词中“赖有猴儿齐着力,已倾大树仗扶持”所隐喻的历史事件。

中宗复位后,率群臣谒见母后武则天于上阳宫。此时的武则天,容颜苍老,权势尽失,除中宗外,鲜有人主动亲近。恰逢姚崇赴京述职,他见到武则天,不禁痛哭流涕,此举令众臣费解,张柬之亦有所不满,质问其故。姚崇连忙解释,自己虽参与复辟有功,但与武则天相处日久,难免生情。

然而,众人未料到的是,武则天在外尚有侄儿武三思手握重兵。姚崇此举实有远见,不久后,武三思在韦后支持下,起兵攻入京城,诛杀五位反武大臣,唯念及姚崇对武则天尚存旧情,方留其一命。此后,韦后亦步武则天后尘,毒杀中宗,企图称帝,却未及登基,便被武则天之孙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宫廷众人。李隆基并未急于登基,而是先推举其父李旦为帝,以缓和朝野对皇位继承的争议。李旦为武则天第四子,政治上依赖太平公主,而太平公主亦欲借此机会除去李隆基,独揽大权。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担忧再现女祸。为稳定局势,李隆基精心布局,最终除掉太平公主,暂时平息了唐朝宫廷内部的动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都要老死了,婴儿系统什么鬼修仙:不是我想当舔狗,系统给的太多了修仙十万年,出土即无敌!修仙:我靠词条斩妖卫道觉醒召唤系统后,我在异世杀疯了天缘问道疯了吧!他的弟子都成大帝了!洪荒:菜就多练!混元?有手就行神羽圣帝洪荒之太极图俺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