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第二十九象“三杨”辅主迎来“仁宣之治”
明仁宗与明宣宗二人励精图治,使得明朝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全盛时期,这一历史阶段被后人誉为“仁宣之治”。
天机玄图第二十九象壬辰巽下震上恒宣宗三杨中兴的预言
天机玄图第二十九象
壬辰巽下震上恒
宣宗三杨中兴的预言
谶曰:
枝发厥荣,为国之栋。
皞皞熙熙,康乐利众。
颂曰:
一枝向西一枝东,又有南枝种亦同。
宇内同歌贤母德,真有三代之遗风。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宣宗时张太后用杨士奇、杨溥、杨荣叁人,能使天下又安,希风叁代,此一治也。时人稍士奇为西杨,溥为南杨,荣为东杨。」
【金圣叹批注释义】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宣宗时张太后用杨士奇、杨溥、杨荣叁人,能使天下又安,希风叁代,此一治也。时人稍士奇为西杨,溥为南杨,荣为东杨。」
批注释义:“这个象征(或指某种预兆、局势)主要讲述的是明宣宗时期,张太后(即诚孝张皇后,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在宣宗朝时影响力很大)重用杨士奇、杨溥、杨荣这三位大臣。他们三人合作无间,共同治理国家,使得天下再次安定太平,其政绩之好,承袭夏、商、周三代之遗风,这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个治世典范。当时的人们为了方便称呼,将杨士奇称为‘西杨’,杨溥称为‘南杨’,杨荣称为‘东杨’。”
【玄图释义】
图中绘有三棵挺拔的杨树,它们分别象征着明朝时期的三位杰出“杨姓”人物:杨荣、杨士奇与杨溥。这三棵树生长繁茂,枝叶葱郁,生动地寓意着三人在朝廷中地位显赫,权势稳固,堪称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为社稷的安定与百姓的福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谶曰释义】
谶曰:
枝发厥荣,为国之栋。
皞皞熙熙,康乐利众。
“枝发厥荣,为国之栋。”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就像树木的枝丫逐渐茂盛,最终成为支撑大树的重要部分一样,这里比喻有才华或能力的人,他们的成长和壮大,最终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皞皞熙熙,康乐利众。”“皞皞”和“熙熙”都是形容和乐的样子,整句话可以理解为,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这种康乐的状态不仅让人们自己受益,还能利益大众,让整个社会都充满温暖和幸福。
所以,整段话的意思就是,有才华和能力的人会逐渐成长为国家的重要支柱,而社会的和谐与人民的幸福又是这些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基石。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康健。
【颂曰释义】
颂曰:
一枝向西一枝东,又有南枝种亦同。
宇内同歌贤母德,真有三代之遗风。
“一枝向西一枝东,又有南枝种亦同。”
这里的“枝”是一种比喻,不直接指植物的枝条,而是象征着某种美德、理念或精神在不同方向上的传播或展现。
“一枝向西一枝东”意味着这种美德或精神不仅在一个方向上发展,而是多个方向同时并进,体现了其广泛的影响力和普遍性。
“又有南枝种亦同”进一步强调,在更多的地方,这种美德或精神也在被播种和传承,表现出一种全面覆盖、深入人心的态势。
“宇内同歌贤母德,真有三代之遗风。”
“宇内同歌”形容的是在全国范围内,甚至更广泛的地域内,人们都在歌颂和赞扬某种美德或人物。
“贤母德”是指这种被广泛赞美的美德具体表现为母亲般的慈爱、贤良和德行。在古代文化中,母亲常常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道德楷模,她们的智慧、勤劳和无私奉献被广泛赞誉。
“真有三代之遗风”则是对这种美德的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体现了当代的价值观,还承袭了古代(特别是“三代”——夏、商、周)的优良传统和风尚。这里的“三代之遗风”往往被看作是古代圣贤文化的精髓和典范。
综上所述,这首颂词高度赞扬了一种广泛传播、深入人心的美德——特别是类似于贤母般的慈爱、贤良和德行。它认为这种美德不仅具有当代价值,还承袭了古代圣贤的优良传统,是全社会都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今圣叹释义】
明朝成祖之后是仁宗,然后是宣宗,宣宗时朝政由闻名的三位杰出朝臣——杨荣、杨士奇与杨溥主持,他们齐心协力辅佐君王,可称国泰民安。引领明朝步入建国以来的鼎盛时期。三杨直到明宗时始退。
“枝发厥荣,为国之栋”,以繁茂树木之喻,是说杨树生长的很好,成了国家的栋梁,对人民有大贡献,彰显三位朝臣乃是国家不可或缺的栋梁之材。学者解析中,“阙”字暗指宫门,而“厥”字右侧微缺,寓意宫门广开,映射出明仁宗与宣宗在位期间,得益于三杨的辅佐,朝廷广开言路,政治清明。“皞皞熙熙,康乐利众”,则描绘了明朝因此实现的大治景象,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和谐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