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白鹭的外婆家祖上曾是地主,但太外婆却只得了两个姑娘,一个嫁到了邻村,一个留在家里招婿。
秦外婆就是在家招婿的那个,和秦外公的感情很好,但有一天,秦外公去了一趟街上,被人塞了一张纸,上面写了一首诗,他看了一眼吓得立刻就丢了,但已经来不及了。
后来
家里钱财没了,人还被抓了进去。
求爷爷告奶奶,三年后终于出来了,但曾经的地主家,彻底落魄了。
秦秀和小舅舅秦希是秦外公出来后才得的孩子,他们俩比四个哥哥姐姐更得秦外公和秦外婆的宠爱,因为家里落魄了,就他俩没有过过好日子。
秦旭的爸爸,白鹭的大舅舅,是秦家的长子长孙,本该顺顺当当的,但刚读两年书家里就出事了,秦外公不在的那三年,秦外婆带着四个孩子过得分外艰难,哦不,是五个,大舅舅还有一门童养媳。
五个孩子嗷嗷待哺,秦外婆累得烙下了病根,在秦外公回来之后,心弦一送,就病倒了,一年后才缓了过来。
大舅舅算是出息的了,艰难读完了初中,就带着大舅妈出去打拼,最后攒了点钱在他们镇上开了一家服装店,又三年后就在镇上建了一座小楼,日子倒也还过得去。
因为他是大哥,对底下的弟弟妹妹都很照顾,但在他年纪小的时候还是无能为力,而秦秀因为家里没钱,实在供不起六个孩子读书,她读完小学就辍学了,在家帮忙干农活,还帮忙带大舅舅家的两个孩子——秦旭和秦菲,以及大姨妈家的大女儿庾燕。
因为家道中落,大舅舅和大姨妈这家里的大哥哥和大姐姐都在外面努力挣钱,孩子自然是顾不太上,只能让秦外公和秦外婆带。
但秦外公和秦外婆家里还有农活,于是照顾孩子们的任务就落到了秦秀的身上,秦秀只比秦旭大十二岁,但他们这几个孩子都是秦秀一手一脚带大的!
所以大舅舅和大姨妈对秦秀特别好。
特别是大舅舅,有能力之后,就把秦秀接到了镇上,在他店里帮点小忙,还给她发工资。
当年,秦秀十五岁,被大舅舅接到镇山两年时间里,被养成了一个时髦的小女郎,烫着卷发,摸着麻将——
没想到吧,秦秀年轻的时候还是个小赌鬼呢!
——爸爸妈妈也曾年轻过,有着属于他们的风华绝代呢。
只是后来,被生活蹉跎成了如今的样子罢了。
后来,秦秀认识了白江,嫁到了洞石村,大舅舅还万分舍不得。
后来东城的计划生育抓得严,秦秀怀着白辰带着白薇和白鹭回到了舅舅家,住了两年。
因为大舅舅这边的还好些,而且街坊四邻都认识秦秀,因此并没有发生被举报的事情。
后来秦秀身体笨重,秦外婆就到镇上照顾她,等把白辰生下来之后就将她接回了村里坐月子,秦秀每每谈起这段时光,都说那时候的她是最胖的时候,足足一百二十斤,眼睛都胖小了。
白鹭和白薇在村子里撒了欢,整天招猫逗狗,秦外婆说,家里的所有孩子加起来都没有她们调皮。
这也是秦秀最安逸的时光,甚至都想过把在外赚钱的白江喊到娘家发展算了!
然而,天不遂人愿,再后来,大舅舅病重。
脑积水。
秦秀说,他们是眼睁睁地看着大舅舅全身上下插满了管子而无能为力。
秦秀说,大舅舅每天都喊疼。
秦秀说,大舅妈为了那万分之一的希望,倾尽家产,房子卖了,车卖了,做了好几次手术,最后还是没能保住大舅舅的命。
那一年,秦旭十五岁,刚刚初中毕业,作为顶梁柱的父亲没了。
而大舅妈兜里连五十块都拿不出来了。
大舅妈是大舅舅的童养媳,她在很大程度上说是为了照顾大舅舅而存在的,而且,大舅舅自己有能力,并不需要她做什么,大舅舅一走,她的天都塌了,没有能力,也没有心里准备扛起这个家。
要不是秦秀和大姨三姨小舅舅他们劝着,要不是他们凑钱,秦旭早就辍学打工了。
姐弟四人,秦秀最困难,她没什么文化,找不到好工作。
回到阳城后,就把白鹭姐弟仨,留给白爷爷白奶奶照顾,然后跟着白江在建筑工地打工,做的都是苦活累活,累出一身颈椎病腰椎病,白江的腰椎就是那个时候扛水泥伤到的,至今阴雨天气都会疼。
他们每个月工资到手,一部分寄回老家给白爷爷白奶奶,一部分汇给秦旭和大舅妈,一部分攒着急用,只有一小部分是自己的销。
日子真的过得很苦,秦秀都不愿忆起这段日子,最爱的大哥走了,她成了最底层的工人。
最开始做工的时候,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天天被包工头骂,真的太累了,枕头都不知道哭湿了多少个,白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要是有可能,他也不愿秦秀跟着他出来务工,但却无能为力,因为他只有建筑工这门手艺,别的,他也不会了。
时间很长,过得很慢,秦旭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在年级就没有跌出过前三,但大舅舅的离开对他的影响还是很大,他消沉了挺长一段时间,学习成绩也退步了,但最后还是调整过了,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三年高中,四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从实习生到有小小起色,一共了十年的时间。
他选择留在沪城,大城市多机遇,但成功之前的日子是很苦很苦的,苦到没有办法忆苦思甜,但好在他熬过来了。
实话实话,要是没有这几个叔叔姑姑,秦旭就不能有今天。
他自大学开始,就半工半读,尽力减轻姑姑们和小叔的负担,甚至还有结余,过年的时候能给大家买点东西。
如今的他在一家公司在做软件开发,是个中层管理层,年薪八十万,是秦秀眼里顶顶有出息的侄子!
这也是秦旭对秦秀有求必应的原因。
——不管日子过得多困难,小姑姑每个月从来没有短过他的生活费。他一直记在心里,并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