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便询问此等要事,可见陛下对此的重视。内阁诸公,包括王鳌在内,对此事多少有所耳闻,心中不禁好奇,这核算之法,究竟有何奥秘?
李东阳道:“陛下,臣已吩咐王文安……”
“还没去学?”弘治皇帝有些不悦,这等一举两得的好事,难道户部还需抬着八抬大轿去请人?
李东阳立刻领悟了皇帝的意图:“老臣再去催一催。”
“不是催!”弘治皇帝严肃地说:“此事重大,岂能用催?若学不会,就罢免王文安!”
弘治皇帝确实怒火中烧,这一切都是王文安引发的麻烦。若非他将簿子撕毁,何来今日的烦恼?
现在,簿子已撕,他却迟迟不去学习,新年都过去了,毫无进展。这样的人,留在朝堂有何用?
李东阳心中苦笑,王文安这脾气,一时半会儿哪里拉得下面子去请教?李东阳深知王文安的心思。
“臣明白了。”
弘治皇帝的脸色这才缓和:“太子在詹事府做什么?”
宦官道:“杨侍讲今日正好有要事要奏,托人传话给陛下,太子殿下今儿一早就和林蒙研究‘烟花’,杨侍讲担心这涉及到火药,怕伤了太子,所以……”
“噢……”弘治皇帝若有所思:“除夕之夜的烟花,不,是那大炮仗,难道也是林蒙放的?”
“是。”
弘治皇帝摇摇头,随即又若有所思地看了李东阳一眼,点头道:“知道了。”
在这简短的三字回应中,刘健他们不禁疑惑丛生,陛下竟是一丝忧虑也无,这实在不合常理。难道不该有人前去斥责一番,以正视听吗?然而,那轻轻一笔的“知道了”,却让人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微妙……
而李东阳,却是微微一笑,虽未开腔,但那眉宇间的恍然大悟,早已泄露了他的心机。
弘治皇帝精神焕发,语气坚定:“春闱在即,时间铁定,依旧二月九、十二、十五三日,这抡才大典,绝不可怠慢。主考之职……便交予李卿家担当。”
“李卿家”,自然指的是李东阳。
这一任命,竟出乎众人意料。
朝中能胜任此职者寥寥无几,刘健虽是其中一员,但他已主持过会试,加之身为首辅大学士,其心思岂能全然倾注于此?
谢迁,性情粗犷,似乎更适合安排在弘治十五年主考,因为按照资历排序,李东阳的年纪略长。
至于王鳌,原本也是热门人选,众人皆知陛下先让他主持顺天府乡试,正是有意磨练其手,待其积累经验,再执掌春闱。王鳌作为帝师,自弘治登基后便调入吏部,这显然是平步青云的征兆。他所缺的,不过是资历。若能主持一场会试,其履历必将更加辉煌。
然而,此次却钦点了李东阳,让人摸不着头脑。
即便是在喧嚣的坊间,那些赶考的学子们也在纷纷猜测,此次主考非王鳌莫属。读书人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猜度考官的喜好,因为考官掌管着出题大权,每位考官的口味各异,文风偏好也大相径庭。若能提前洞察考官的脾气,这考试便多了几分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