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单于冒顿从北方发来一封威胁信,说他要进军中原。信的最后几句话有些无礼,冒顿对吕后讲,“你是一个人过,我也是一个人过,不如大家互通有无怎么样?”这口吻不像国家领袖,倒像街头小混混。
吕后勃然大怒,准备进攻匈奴,召集将军们来商议。樊哙第一个反应,口气很大,“给我十万兵,我可以横行匈奴!”马上有一个人当场驳斥,中郎将季布,“樊哙敢说这话,应该杀掉!高皇帝大军三十二万,都被匈奴围在平城,不能突围,你樊哙也在其中。这事才过去几年,你张嘴就十万人横行匈奴,胡说八道。况且匈奴人说话也不能太当真,他们说好话,我们没必要高兴;说恶言,我们也没必要生气。”
季布这话其实说给吕后听的。吕后在这一点上和刘邦很像,没有犹豫,马上同意季布的观点,不再提发兵进攻匈奴的事,继续和亲政策。而且派人送了两辆车,两驷(八匹)马给冒顿,这当然是表示诚意了。
还附上吕后的亲笔信一封,内容说实话有点低声下气,“我老了,牙掉了,头发脱落了,走路也不稳,单于恐怕是听了谣言吧。思来想去,我国也没有得罪单于的地方,单于还是放过我们吧。奉上御车两辆,良马二驷,做为单于的座驾吧。”
冒顿接到吕后的信,反倒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了,后来还专门派人来献马道歉,说自己失礼了,不好意思。
从这件事上来讲,给吕后一个政治家的称号,也不算过分。
吕后的经历很有传奇色彩…这好像是废话。中国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女人里,吕后的经历不是独一无二,也算凤毛麟角了。
吕后一生有几个重要的时刻,决定了她的性格,也决定了她的命运。
一,吕后嫁刘邦,当然她那个时候还应该称呼为吕雉。这是一场平民版的政治婚姻,吕老爹为了在当地立足,不得已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刘邦和樊哙。当时两个人的年龄,刘邦大了她将近一倍,而且刘邦还是个好色之徒---说好听一点叫多情。吕后肯定是不情愿的,她的生活也不会谈得上幸福。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也许当年的女人不在意年龄差距,也不在意男人是否忠诚……也说不定。
二,刘邦落草为寇,吕后遭连坐,进了大狱。虽然具体不知道吕后在里面有过什么悲惨遭遇,这次牢狱之灾绝对改变了她的性格,或者性格里的某个方面。
三,刘邦领兵西进灭秦,一去不回,吕后在家照顾一家老小。这个时候,她需要坚强,更需要忍。
四,两年后,吕后盼回了刘邦,可是连面都还没见到,自己就被项羽抓去做了人质,而且离开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吕后肯定非常想孩子,无奈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人质的生活是充满恐惧的,过了今天没有明天。吕后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还需要更多的忍。吕后估计会变得更加坚强,同时也会产生不安情绪,对所有人失去信任。
五,项羽拿刘老爹来威胁刘邦,刘邦不为所动,还说了一句千古名言,“你煮吧,到时候别忘了分我一碗汤喝……”。吕后当时不知道在不在场,理论上讲应该在,即使不在,刘邦这么“洒脱”的言论肯定会传到她耳朵里。刘邦能对自己的亲爹如此,换成项羽拿她来威胁……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区别。如果说之前吕后对刘邦多少还是有感情的,那么从这一刻起,所有的感情都烟消云散了,报复心理肯定会从某个角落里生出来。吕后变得狠心,更知道了先下手为强,还要下毒手。
六,做了两年半人质后,吕后被放回来了。她和刘邦的夫妻情份也就只有一层外壳了。两个人的关系很奇怪,有一点像战友,又像两个互相利用的政治人物。
吕后不敢向刘邦报复,她需要这棵大树,所以她杀戚夫人,杀刘如意,还要杀刘肥……以后杀的会更多。
常年的压抑,让吕后的心理有些畸形,她把戚夫人弄成那样,还拉自己的儿子来看,直接导致当朝皇帝心理崩溃。
刘邦喜欢戚夫人喜欢刘如意,可是他不能废掉吕后,看一看叔孙通怎么说,“吕后与陛下共苦食啖,其可背哉!”,刘邦不能下手,不敢下手,他也下不去手,最后甚至还把整个天下交给了她。
吕后的不安心理,不信任情绪,让她忌惮、怀疑所有人,除了陪自己做人质的审食其。
但是她要管理一个帝国,离不开这些人,所以她拼命壮大自己家族的势力。她甚至做了一件非常有违人伦的事,把自己的亲外孙女,就是鲁元公主和张敖生的女儿,嫁给了自己的儿子皇帝刘盈,做为皇后。外甥女嫁舅舅,不折不扣的乱伦,吕后有些疯狂了。
太史公用了两个字形容吕后,刚毅。这么具有男性色彩的词汇,用在一个女人身上,不啻为一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