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撷翠屏,盈锦绣大道,颂万世太平;
野陌有丹桂,沐金秋银露,梦白鹿青崖。
——题记
山茶秋景美如画,层林尽染映朝霞。
枫叶如火燃秋色,梧桐金黄落满家。
茶园薄雾似仙境,光影斑驳映日华。
村民采茶忙收获,稻穗低垂诉丰夸。
溪水潺潺流不尽,秋色倒映波光发。
夕阳如血染天际,炊烟袅袅绕村涯。
夜幕降临星光闪,萤火虫舞夜更佳。
秋意浓时人陶醉,山茶美景胜天涯。
秋日始起,丰收时令。田野其下,忙碌其间。
金黄的稻田,在秋风的轻抚下,仿若自然精心铺设的金黄色地毯,绵延至远方,与蓝天白云相接,构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
稻穗沉甸饱满,圆润,闪耀着诱人的光泽,低语成长的故事。
村民头戴草帽,脚踏泥土,与土地紧密相连。
动作娴熟有力,镰刀划过,弧线道道,“嚓嚓”声响,稻子而倒,整齐地排列在田埂旁。
汗水沿着他们的脸颊滑落,滴落在泥土中,滋润着这片养育了他们的土地。然而,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满足和喜悦的笑容,那是对丰收的最好诠释。
茶园里,茶树依然保持着常青的绿意,与金黄的田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茶农们的手指在茶树间轻盈跳跃,仿佛是在进行一场优美的舞蹈。他们细心地挑选着每一片嫩绿的茶叶,确保每一颗茶叶都能达到最佳的品质。
茶香随风飘散,清新而浓郁,让人沉醉其中,忘却尘世的烦恼。
田野间还传来阵阵欢笑声,那是孩子们在玩耍的声音。他们或追逐嬉戏,或帮忙捡拾稻穗,纯真的笑容如同秋日的阳光一般温暖人心。
偶尔,一两只蝴蝶或蜜蜂也会飞来凑热闹,在花间穿梭起舞,为这幅田园风光增添了几分生动与趣味。
整个山茶村,呈现出一片繁忙而和谐的景象。村民们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这片土地则以它独有的方式回馈着他们的付出。
远方,后山上,一位老者和一位少年,注视着这一切。
闭上眼睛,深呼吸,感受着自然的气息,满面春风,心旷神怡,陶醉于其中。
“此景此情难自禁,山茶秋韵醉心田。丰收季节人欢畅,共庆年丰乐无边。”老者说道。
“是啊,爷爷。虽然此情此景我们司空见惯,但是大家为了生活而努力奋斗的身影,真的很美。离开一年,再次见到,还是很感动。”少年说道。
“不止他们,我们也是。孩子,我们遍历四方的这段时间,是不是也收获很多。”老者说道。
“是啊,爷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医,不正是为了治病救人;同样的,在治病救人中,所学东西的正确性与否得到检验,以及一些病症,我不知,这就需要您甚至别人来指导我。学习后,又需要运用,这样的反复中,深化了我的所学,也使我更加得心应手。”少年说着,不禁想起了从前。
……
就是现在。
“说得好!”村长说道。
“您教的好。”铠甲神说道。
村长轻轻笑道,接着道:“孩子,既然你有所感悟,可否允许我问你一个问题?”
“爷爷,您是长辈,我是晚辈。您对我说‘允许’,晚辈担待不起。您,自是可以。”铠甲神说道。
“尊重是必要的。那我就直说了。”
村长接着道。
“有三种情况:第一种:一位医者,从人的神态上就能进行预测,在疾病还没有形成之前就把它祛除了;第二种:一位医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第三种:一位医者,治病,都治于病入膏肓时。问:哪一位医者是神医?”
“爷爷,这很明显,自然第一种。”铠甲神说道。
“然而,人们认为是第三种。”村长说道。
“为什么!”铠甲神震惊道。
“这就谈到可能与现实了。第一种:在疾病还没有形成之前就把它祛除了,因而人们不知道他的能力,名气也就无法传扬;第二种:人们认为他只能治疗轻微小病,名气只限于乡里;第三种:人们看到扎针放血,灌服汤药,反倒以为他医术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村长说道。
“这最多是名医,不能称为神医。这对前两种情况来说,不公平!”铠甲神说道。
“没什么不公平,事实上,只要能将人治好,这三种情况都是神医,无非是那两人没有第三人有名气。‘树大招风’,这也不见得是坏事。而且,有时候,前两人也会成为第三人,第三人也会成为前两人。并不一定所有人都会表现,他具体是如何。”村长说道。
铠甲神若有所思,点头示意。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圣人不治已乱治未乱。但是,医者也是人。一方面,受现实所迫,我们也很难如此。比如我们也不能让所有人都不得病,最多在能力范围之内做到,遇到有人得大病,还是治疗;另一方面,我们可能因为带有一定目的性,目的性分好坏。无论好坏,医者治病救人本职就不单纯了,必要时我们也得做出一些牺牲,但医者仁心不能变。”
村长接着道。
“具体问题具体而视,所以我希望你尽可能是前两种,如果带有目的,也是因为正义成为第三种。你可能不是一位好医者,但一定得是个好人。”
“我会做到的!”铠甲神说道。
“如果,感到不定时候,可以询问内心。只要你的心认为是正确的,那就去做。”村长说道。
“爷爷,您又给我上了一课。”铠甲神看向村长,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