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让邓平惆怅……
张献忠这架势很明显是冲着四川去的,历史上张献忠也确实是占了四川以后建立的大西政权。
只不过时间上差的太多了……
按照历史来看,这时候张献忠还在徽庆乱窜,要到明年才会正式进攻湖北,先后攻克蕲州、黄州,随后直取汉阳,渡过长江后,攻占武昌府城,杀楚王朱华奎后才兵进四川。
据说张献忠宰了楚王后,开启楚王府宝库,里面的财宝让张献忠瞠目结舌,然后用三四百辆大车拉这些财物,才勉强拉完。
也正是因为楚王府的财富,让张献忠征募数万兵马,拥有大量粮草养活十几万军队。
现在张献忠提前半年,也没攻武昌就去了四川?
如果说陈新甲之死延后只能算历史的小小变动,那张献忠舍武昌攻四川,就是超级大变动。
对明末历史走向会有多大影响?
所以邓平很烦,总觉得历史已然脱离了自己掌控。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李自成那边还在按部就班,这位可是大明正宗的掘墓人,他要是也和张献忠一样,邓平确实得好好考虑一下,接下来如何打算了。
“主公,近来有不少学子在州政府问明年的县试,是否如期举行。”
“县试?”邓平眨眨眼,他听过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啥是县试?
县试难道不是院试,考中成秀才那种?
朱常淦没想到邓平连什么是县试都不知道……
“每年二月,各县都会主持县试,通过县试的考生会在当年五月六月去所在州州城参加府试,通过县试、府试的学子便是童生。”
邓平恍然,笑道:“我还以为是秀才呢。”
朱常淦尬笑道:“秀才是院试,每两年或隔年举行一次,一般是八月在府城举行,乡试也叫秋闱,在府城考,中了是举人……”
“好了,后面春闱会试我知道。”
朱常淦干笑。
“黄州以后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这个试那个试,所有功名全部作废。”
朱常淦微惊:“天下读书人,殷殷期盼的其实就是科举,尤其是那些寒门子弟,若是绝了科举之路,只怕……”
“怕个屁?咋滴,想造反?”
朱常淦无语,这话怎么听的这么别扭?
“我连土改都能强行施行,区区科举算个屁?”邓平不屑道:“更何况读书科举是为什么?还不是为做官?这黄州两州七县多少官员身上有功名,举人又有几个,童生,甚至连童生都不是的官员现在又有多少?”
朱常淦无力反驳,邓平说的是事实,现在黄州官员只有不到两成有秀才,举人功名,连童生都不是的读书人,超过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