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长的还有山东电视台版《水浒》,48集拍了八年。
其中的艰辛可见一斑,一方面是因为资金确实欠缺,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导演们是真的有所追求,一个个都奔着经典使劲儿。
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很多电视剧才历经时间考验,成为所有人共同的童年记忆。
因此大部分电视台内,都积压了很多剧本,有自家编剧写的,有外来编剧投递的。这些剧本往往一压就是两三年,如果碰到伯乐台长,那还有希望投拍,如果台长对这剧本兴趣不大,那就真是看不到一点投拍的希望。
所以周灿对俞月亭提出的条件欣然接受,并承诺在两天内给出一集聊斋的剧本,让他看看水平。
聊完了事情,周灿和俞月亭二人一起从办公室走出。徐副厂长因为有事,已经离开,但临走前还吩咐保卫科好好招待两位记者。
因此很快俞月亭和牛犇就被保卫科的人拉着去了食堂,根本拒绝不了东北人的热情。
而周灿则回到父母身边:“爸,妈,走吧。”
母亲王俪抓着周灿的胳膊,压低嗓子,满脸好奇:“灿啊,你和记者都聊啥了?跟妈说说呗。”
“是啊是啊。”旁边因为担心跟过来的工友附和道。
“记者找你干啥啊,是不是你做了啥好银好事,要登报?”
“哟,那可了不得,小灿这是光宗耀祖了。”
“对啊,小灿,你快说,让我们这些当叔的脸上也涨涨面儿!”
“什么光宗耀祖,瞎扯淡。”周卫华嘴上反驳,实则嘴角都要翘上天了。
见他傲娇,工友调侃道:“你还好意思,卫华,你刚才自行车就差飞起来了,我们在后面嗷嗷撵也追不上,咋滴,你要学猪八戒追嫦娥啊。”
“快什么快,别听你叔瞎说……”周卫华捶了工友一下,大家顿时哈哈一笑。
周灿见到这种友善质朴的氛围也跟着笑起来,这就是生活在集体中的东北人,爽快,敞亮,团结,乐观,随口一说就是段子,自带幽默基因。
周灿也不藏着掖着,回答道:“其实是这样,我之前给一本杂志投了稿,被福建电视台台长看到了,俞记者这次过来,就是邀请我去电视台工作。”
他没说俞记者就是台长,这事儿有点离奇,想说明白太费口舌。
可即便如此,工友们和周灿父母仍然震惊无比。
“小灿,你没开玩笑吧?不是得了啥癔症吧?”王俪摸了摸周灿的脸,担心道。
“没有!”周灿肯定的说道:“您要是不信,明天俞记者还要过来,我让他亲自和您说。”
见他这么说,大家顿时信了八分。
“你看我就说!小灿这孩子错不了!给杂志投稿,让人家台长都来邀请,多大面子啊!”
“可不!我跟你说,小灿从小的时候就是我教他认字的……”
“放你个罗圈屁!明明是我给他买的认字贴,教他认得字。”
“扯坤巴蛋,你什么学历敢跟我这么说话,我初中,你小学,你还教人家……”
在热烈的争吵声中,周灿父母带着他回了家。
当晚,周灿被邀请到电视台工作的事情立刻传遍了钢厂,成为了茶余饭后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