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听信了庞涓的鬼话,于是当即就写了一个奏章请假,说要请假回齐国上坟。
魏惠王看了奏章后勃然大怒,大骂孙膑果然私通齐国,立刻叫人把孙膑押解到庞涓那里去问罪。
庞涓一见孙膑受了冤屈,又假惺惺的对他说:“哥哥不要害怕,我现在就去找大王,为你求情去。”
过了一会儿,庞涓慌慌张张地回来,对孙膑说:“大王十分恼怒,非要把你处死。我再三磕头求情,总算保全了你的性命,可是必须剜掉膝盖骨,再在脸上刺字。这是魏国的法令,我实在没有办法了,唉……”
可怜的孙膑此刻依然还蒙在鼓里,哭着说道:“你这样为我出力,救我的命,我一辈都不会忘不了你的大恩啊。”庞涓叹了一口气,立刻吩咐刽子手剜去孙膑的两个膝盖骨。孙膑痛得昏了过去,庞涓又命人在他的脸上刺了字。
过了许久,孙膑终于慢慢的苏醒过来,只见庞涓正在给他上药。庞涓又叫人把他抬到自己的屋里,给他喂饭,天天侍候他,不断地上药、换药。庞涓的这一举动,又让孙膑感动得一塌糊涂。
休养了两三个月之后,孙膑膝盖上的创口好了,可是他站不起来,变成瘸子,只能爬着走路了。孙膑从此变成了残废,靠着庞涓的供养过日子,他的心里总觉得对不起人家。
有一天,庞涓对孙膑说:“大哥,你的那十三篇兵法,能不能凭着记忆写出来。要是能写出来,不但能给我拜读拜读,还能传留后世,给孙家扬名立万。”
那十三篇兵法,一半是墨翟在鬼谷子书院里亲自传给孙膑的,是墨翟多年的心血,兵法结合了冷兵器时期战争和现代战争的战略战术特点,非常实用,意义重大。另一半是孙家祖传下来的,同样是历代兵家思想的精髓。若是谁得到了,浅则成为将军元帅,深则可以号令天下,成为天下霸主。兵法孙膑早就背得滚瓜烂熟,此时的孙膑恨不得做点事情来报答庞涓,听他这么一说,想都没想,立即就答应了,并立马开始默写起兵书来。
可孙膑写了一个多月,也没写出多少字,因为他现在是个残疾人,觉得自己就是个废人,心里烦躁不安,每天唉声叹气。伺候孙膑的佣人是个诚实的老头。他见孙膑可怜兮兮的样子,非常同情他,时常劝他休息,慢慢写。
一天,庞涓把那老头喊了去问道:“孙膑每天写多少?”老头回答说:“孙膑身体不好,躺着的时候多,坐的时候少,一天只能写三五行。”
庞涓一听火就冒了,骂道:“这么慢条斯理的,要写到什么时候?你该催着他,叫他加紧点儿写!”
老头不明白,庞涓急的是什么?回去的路上正巧送饭的人出来,于是老头就问道:“小哥,为什么军师总催着孙先生写那些书呀?”那个小哥悄悄地说:“唉,你还不知道吗?为了得到那部兵书,才留着他的命,他写完书,命也就没了!”
老头听了这话,心里大惊,替孙膑捏了一把汗。
回去后老头思来想去,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善良的老头最终还是偷偷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孙膑。
孙膑这时才恍然大悟,心中暗想:“原来庞涓是这么一个人面兽心的东西!我绝对不能把兵书传给他。如今他把我害成了这样,此仇必报!”
孙膑暗自琢磨:“要是我不写,庞涓一定会弄死我。这可怎么办?”
后来他有了主意,决定铤而走险,置之死地而后生。于是他连喊带叫,把东西全扔在地下,把写好的兵书也烧了
老头赶紧跑去报告庞涓说:“不好了!孙先生疯了!”
庞涓亲自来看孙膑,见孙膑趴在地上连哭带笑。庞涓叫他一声,他就冲着庞涓磕头,哭着说:“墨先生,救命啊!
庞涓说:“你认错人了,我是庞涓。”
孙膑也不管庞涓怎么说,一个劲的又哭又笑。
庞涓怕孙膑装疯,就叫人把他送到猪圈里,又叫人给他送饭。孙膑扮着鬼脸,推翻了酒饭,骂道“谁吃这些不干净的东西,我这儿有好吃的!”说着抓了一把猪粪塞在嘴里。
送饭的人把孙膑吃猪粪的事报告给庞涓。庞涓听了后心想:“想不到他真的疯了!”从此,孙膑就住在猪圈里,庞涓也懒得再提兵法的事。
就这样,孙膑住在猪圈里,每天和猪混在一起,同吃同住。他白天爬到外面去晒太阳,晚上又爬回猪圈去睡觉,有时候也直接在外面过夜,无视风霜雨雪。
刚开始的时候,庞涓还叫手下人监视孙膑,把孙膑到外边去的情形报告给他。可是,时间长了,人人都知道孙膑是个疯子,又不能走路,也就放松了对孙膑的监视。
有一天深夜,孙膑正躺在大街上睡觉,突然有个黑衣悄悄溜了过来,拨开孙膑那又脏又乱的头发,然后用手臂将他的颈部抬了起来,揽在怀里。只听那黑衣人流着眼泪低声地说:“先生,我是禽滑厘,你受苦啦!我把你的冤屈告诉了齐王。现在齐王已派淳于髡来魏国办差,我们一定要把你偷偷带回齐国去,给你报仇。”
孙膑见是禽滑厘来了,眼泪止不住的滚落掉下来。说道:“你们可得小心,庞涓天天派人看着我。”
禽滑厘立即给孙膑换上衣服,把他抱上车,又把孙膑那套脏衣服叫一个手下人穿了,装成孙膑的模样躺在地上。
第二天,魏惠王招待了齐国使臣淳于髡,送给他一点礼物,让庞涓送他出境。庞涓知道孙膑还在街上躺着,就放心地亲自护送淳于髡出了国境。
过了几天,那个装扮孙膑的人把身上的衣服脱在一条河边,偷着跑回齐国去了。庞涓手下的人看见了孙膑的那套衣服,害怕被追责,就赶紧去报告庞涓,说孙膑淹死了。庞涓虽然没见到尸首,居然信了。
几经辗转,孙膑终于来到了齐国。齐威王见到了孙膑后非常高兴,听了孙膑谈论兵法,更是十分称赞。他要封孙膑做官,孙膑急忙推辞说:“我现在还一点军功都没有,怎么能受封呢?再说,庞涓要是知道我回到了齐国,一定会来找麻烦。我暂时还不方便露面,还是在幕后默默效力吧。”
此后,孙膑一直住在田忌家里,后来才有了“田忌赛马”的故事。
安顿好后,孙膑派人去打听他堂哥孙平和孙卓的下落,可始终找不到,他这时才知道那个送信的人原来是庞涓派人冒充的。
孙膑本想去谢谢禽滑厘的救命之恩,可是禽滑厘早已经回鬼谷子书院了。
公元前353年,魏国派庞涓攻打赵国,把国都邯郸围住了。赵国派使者上齐国去求救,情愿把从魏国拿来的中山国送给齐国作为谢礼。
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去救赵国。孙膑说:“我是个残废人,当了大将给敌人笑话,还是请田忌为大将吧。”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
孙膑对田忌说道:“咱们现在去救邯郸已经晚了,不如在半道上等着,马上传扬出去,说是去打魏国的襄陵。庞涓听到了,一定得往回跑。咱们给他个迎头痛击,把他们打败!”
果然,庞涓拿下了邯郸后,刚要派人向魏惠王报告,忽然听说齐国派田忌打襄陵去了,非常着急,立刻撤兵。
魏国的兵马刚退到桂陵,就遭到了齐国兵马的伏击。庞涓正在心慌意乱时,忽然瞧见一面大旗,上面有个“孙”字。他大叫一声,暗想:“这瘸子没死,原来在齐国,我上当了!”立刻下令退兵。齐军穷追猛打,魏军伤亡惨重。
这一仗使魏国损失两万多兵马,邯郸又归还赵国。庞涓好不容易捡回来一条命。
又过了几年,庞涓率领大军攻打韩国,接连打了几个胜仗,眼看着就要打到韩国的都城了。韩国急了,忙派使臣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重新拜田忌为大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发兵五万去救韩国。孙膑又使出他“围魏救赵”的老办法,不去救韩国,而是直接去攻打魏国。
庞涓接到魏国被进攻的告急文书,立刻退兵赶了回去。等他到了魏国的边境,发现齐国的兵马已经打到魏国境内去了。
庞涓下马察看齐国兵马扎营的地方。他发现齐军的营盘很大。于是他叫人数了数齐军做饭的炉灶,足够供十万人吃饭用的。
庞涓一看,当时就吓傻了。心想:“齐国居然有十万大军打进了魏国,这该如何是好啊?”
谁料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追到齐国军队第二次扎营的地方,又数了数齐军做饭的炉灶,发现比昨天少了一半,只够供五万人用的了。心中非常疑惑。
到了第三天,魏国的兵马追到齐军第三回扎过营的地方,又仔细地数了数炉灶,算出来大约只剩了两三万人了。庞涓这才放了心,大笑道:“看来齐国人都是些窝囊废,不足为惧!”
侄儿庞葱问庞涓:“您何出此言啊?”
庞涓答道:“我平时一再教育你们,要注意细节,认真观察,战场无小事,无论什么事都得必须要仔细调查,严谨推敲。你们来看,我数了他们用过的炉灶三次,就全明白了。十万大军到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跑了一大半。哈哈哈……”
仇恨让庞涓彻底扭曲了心理,也冲昏了头脑,只见他咬牙切齿地说道:“孙膑,这回是你自己来送死,看你逃到哪儿去!上次桂陵的仇,这次必报!”于是,他下令,叫大军不分昼夜地沿着齐军的行军路线追了过去。
庞涓带领大军一直追到马陵,此时已经天黑了。晚上没有月亮,周围什么也看不清。虽然大军已经很疲劳,走的也是崎岖不平的山道,可是因为是在本国作战,大家心里就放松了警惕,庞涓下令魏军顶着夜色往前追赶。
大军正追着,忽然停了下来。庞涓正在纳闷,有一个士兵跑来报告,说:“前面的山道叫木头给堵死了。”
庞涓听后勃然大怒,说道:“齐国的兵马怕咱们今天晚上追上他们,所以把道路堵死了。大伙赶快动手把木头搬开,继续往前追!”
庞涓说完亲自指挥士兵搬木头。他看见道两边的树木全砍倒了,只留着一棵最大的树没有砍,心里有些纳闷,便上前仔细看了看,只见这棵树被刮去了一层皮,上面好象还写着字。
庞涓叫士兵拿来火把查看,只见树上写着:“庞涓死此树下!”
庞涓心里大惊,大喊道:“咱们上了孙瘸子的当了!快撤退——”
话没还没说完,只听一阵尖锐的呼啸声从空中划过,魏军将士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定眼一看,发现庞涓已被万箭穿心。原来,这是孙膑预定的信号:一见大树下有火光,就万箭齐发。
主帅一死,魏军顿时乱了方寸,哭喊声、战马嘶叫声震彻山谷,将士们早已乱作一团,只顾自己逃命,哪里还听什么命令。
这一仗直杀到东方发白。魏国的士兵死的死,降的降,马陵山道被鲜血染得通红。
魏国打了败仗,只好打发使者向齐国朝贡。韩国和赵国非常感激齐国,也来朝贺。从此,齐国威名大振。
此后齐威王拜田忌为相国,还要加封孙膑。孙膑此刻大仇已报,又厌倦了血腥的战场,所以不愿意受封。他把十三篇兵法写出来,交给了齐威王,辞了官职,离开朝廷,回到鬼谷子书院,从此专心著书立说,不再过问世事。
而在众多学习军事的学生中,除了孙膑外,墨翟还非常喜欢吴起。
吴起出生在战国初期卫国一个的富有家庭,家里富可敌国。年轻时候的他为了在政治上求得发展,曾到处奔走寻找门路,花了很多钱,弄得倾家荡产,结果没得到一官半职,遭到别人的讥笑、诽谤。吴起为此气愤不过,杀了诽谤他的三十多个人。在临逃走时,他对母亲发誓说:“若不封侯拜相,决不再回卫国。”
后来吴起先去孔门弟子曾参之子曾申门下学习儒术。母亲去世后,吴起没有按照儒家忠孝的信条回家奔丧守孝。曾申认为他不孝,不配做儒家的门徒,跟吴起断绝了师生关系。此后,吴起弃儒学兵,来到鬼谷子学习军事。
吴起是个军事奇才,脑子灵活,善于思考和总结。墨翟见他非常热衷于研究战术,就把现代化特种兵的战术理念传授与他。
墨翟告诉吴起,兵不在多而在“精”和“治”。所以吴起在魏国发展的时候,建议魏文侯用他的新标准考选士兵,组建一支精锐部队,名叫“武卒”。入选武卒的士兵,生活好,待遇高,国家不但免除其全家的徭赋租税,还奖田宅房产。吴起组建了武卒后,聘请了武艺高强的教官对这些军事基本素质较高的士兵进行了严格的军事技能训练,包括单兵技艺训练、体能训练、阵法训练、编队训练以及联络记号训练等,这些都是采用墨翟传授的三千年后的特种战术训练方式。在训练中,还特别注重发挥军事骨干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一人学成,教成十人;十人学成,教成百人……万人学成,教成三军”,使全军的素质迅速得到提高。此外,和一般军队不一样的是,武卒几乎从一组建,就是由实战中训练出来的军队。武卒的每一位士兵,都采用现代的“募兵制”召集,而不是“抓壮丁”的强制征兵制。所以士兵们战斗力特别强,激情澎湃,都争着立军功。这就是世界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名扬天下的“魏武卒”,一度另敌人闻风丧胆,开创了历史上特种作战的先例。
“魏武卒”士兵的配置为:全身身穿重型盔甲,铠甲的覆盖面超过了身体表面的90%,几乎可以做到刀枪不入。士兵能开十二石的弓弩,每人背五十只弩箭,手提长枪,腰间还配锋利无比的宝剑。作战的时候每人携带3天的压缩干粮,每天能机动行军100公里。魏武卒都是万里挑一的兵王,超强的战斗力亘古未有。
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自己的秦军,创造了步卒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使魏武卒名动天下。
后世大都误以为吴起是率领魏武卒冲锋陷阵与敌人正面交锋的,其实不然,吴起之所以常常能以少胜多,完全是利用了现代特种部队的打法:有时深入敌后实施斩首行动,瘫痪敌人的指挥系统;有时夜袭骚扰疲惫之敌,瓦解敌人的心理防线;有时候迂回穿插,打乱敌人的防御部署。
这种特种战术具有目的特殊、计划周密、方式独特、手段多样、隐蔽突然、速战速决等特点。通常,吴起会指挥魏武卒采取各种隐蔽机动的方式,进入敌后方或纵深预定的袭击目标附近,运用“打、破”等手段,出其不意、攻敌不备,迅即制敌于被动。这是特种部队实施敌后作战惯用的战术手段,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敌重要目标进行隐蔽突然的袭击,直接达成特定的战略、战役目的,或为战略、战役行动创造有利条件。特种作战任务的特殊性和作战的速决性,要求特种部队的战术行动必须隐蔽、突然、速决。
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场,全胜六十四场的骄人战绩。接着吴起又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后来吴起遭宠臣王错谗害,受到魏国武侯的猜疑,于是离开魏国,向南投奔楚国。
楚悼王听说吴起来投奔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天不亮就到城门口迎接。接着又在宫中设宴,把群臣全部召集起来,为吴起接风洗尘,并向众人介绍吴起的能力。吴起为此大为感动,下定决心要报答楚悼王的知遇之恩,死而后已。
没过几天,楚悼王任命吴起为北部重镇宛城的守,负责防御韩、魏。吴起积极巡视下辖县,悉心治理宛郡。一年后,悼王升授吴起为令尹。担任令尹后的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吴起根据恩师墨翟的理论,在楚国提出如下改革措施:
其一,制定法律并加大宣传力度,使官吏和普通老百姓全都知晓明白。
其二,曾经分封过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就取消爵禄,并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
其三,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
其四,大力实施反腐倡廉政策,严厉处理贪污索贿的官员,并昭告全国。
其五,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相互宴请浪费,抵制奢靡之风。
其六,加大军费投入,扩充军事力量。加强城池防御,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建设楚国国都郢,保障首都的安全。
经过吴起变法后,楚国国力日渐强大起来。后来楚国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后来的江西南部、湖南、广西一带,加强了中原与岭南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
吴起深受墨翟老师的启发和教育,按照解放军的规定和要求,实行官兵平等。吴起爱兵如子,虽然当了主帅,但依然同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也跟士兵们在一起,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一起步行。一次,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不是这个原因。往年吴将军为他的父亲吸吮毒疮,他的父亲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很快就战死了。如今吴将军又给我儿子吸吮毒疮,我知道儿子一定会为了报答将军之恩而奋勇杀敌,直至战死。因此,我才哭他啊。”
这一年,吴起带领楚军北上援助遭魏国攻击的赵国,与魏军大战于河南温县。楚军穿越梁门,驻军林中,饮马于黄河,切断魏国河内郡与首都安邑的联系。赵国则借助楚国的攻势,火攻棘蒲,攻克黄城,楚、赵两国大败魏军。此后,各国都畏惧楚国,不敢再以楚国为敌。
然而,自古变法者,皆难有好下场,吴起也不例外。他的变法改革严重损害了旧贵族们的利益,遭到了以屈宜臼为首的大臣们的围攻和陷害,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正当楚军在前线捷报连连之时,楚悼王突然去世。悲痛万分的吴起安排好前线军务后,回来治丧。没有了楚悼王的支持,那些早就对吴起心怀不满的贵族大臣们突然跳出来,密谋杀害吴起。
吴起赶到时,楚悼王还没有入殓。吴起看着这位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明主躺在那里,都来不及道别就已阴阳两隔,痛不欲生,万念俱焚。恸哭道:
晴天霹雳震,噩耗降边城
楚地星宿陨,二月早落春
国无顶梁柱,臣民待庇荫
老娘杵拐棍,送走黑发人
鸳被有余温,夫君无处寻
旧臣空遗恨,未报知遇恩
昨夜王托梦,臣民莫悲愍
君乃欢乐神,因罪下凡尘
今功德圆满,驾鹤南天门
此去无归省,愿佑楚地宁
来年遇清明,清香祭亡魂
……
突然,埋伏在灵柩四周的贵族突然间跳了出来,乱箭射向吴起,一时间灵堂乱作一团,前来悼念的宾客们全都抱头鼠窜,各自逃命而去。身中数箭的吴起口吐鲜血,哈哈大笑起来,大声呵斥道:“就凭尔等的能力,也想谋害于我?士为知己者死,伯乐不在了,千里马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今天我之所以前来,就是要陪大王去的!不过,在我走之前,我要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才是真正的用兵入神!我不开弓,也不拔剑,但是一样能让尔等人头落地,并诛杀你们的族人,你们信不信?哈哈哈哈……”
说完吴起拔出射在自己身上的几支箭,插入楚悼王的尸体上。接着大声对着外面喊道:“群臣作乱,谋害我王!群臣作乱,谋害我王!群臣作乱,谋害我王!……”
一代兵圣、天才的战略家、杰出的战术家就此陨落,追随楚悼王而去。
原来,按照楚国法律的规定,“丽兵于王尸者”,将被诛灭三族。
果然,后来新即位的楚肃王根据此规定,命令尹把射杀吴起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楚国的老百姓纷纷议论道:“吴起,真乃兵家之祖,神人也!”
吴起去世的消息传到鬼谷子书院,墨翟万分悲痛,沉默了好几天。墨翟惋惜道:“假如能给吴起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平台,天下九州,可统一也!”
自从墨翟创办了鬼谷子学院后,自此告别了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来墨翟到老家把老母亲和欣儿接到了鬼谷子,自己平时忙于教学,还要著书立说,欣儿和婉筠则细心的照料着夫人。
墨翟、欣儿、婉筠每天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3人保持着某种特殊的默契,没有夫妻之名,更没有夫妻之实,却有着夫妻的感觉。
欣儿和婉筠朝夕相处,除了共同侍奉着老夫人,平时也为书院做些后勤事务。两人筠惺惺相惜,性格一动一静,相处甚是融洽,亲如姐妹。
老夫人心里虽然喜欢两位姑娘,但是翟儿油盐不进,老人家也没有办法,就是觉得亏了二位姑娘,耽误了她们一辈子。
这样的日子竟然一晃就是二十年……
这天傍晚,蓝天下,火红的晚霞映红了三人的脸庞。墨翟坐在一张四方木桌上休闲的品着茶,左边坐着婉筠,右边坐着欣儿。三人边品茶边静静的看着天空中炫彩的云朵,这是他们忙碌一天后最快乐的时刻。自从老夫人仙逝之后,喝茶、聊天、看夕阳已成为3人多年来的默契和习惯。今天大家都小酌了几杯,这样节目就更丰富了。
欣儿正用古琴弹奏着优美的曲子,曲起时,琴声丝丝语语,宛若潺潺溪流,柔软而缠绵。随着小溪的流淌,流水慢慢汇集,琴音高亢嘹亮,水势越来越凶猛,听者仿佛感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水从天上滚滚而下,荡人心弦。
婉筠听到如此激昂的琴声,心潮澎湃,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那段无拘无束的青葱岁月,忍不住舞剑助兴。只见她身材婀娜多姿,步伐轻盈,招式熟练,宝剑如游龙般游走,剑尖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动作行云流水,丝滑顺畅,既有剑道的戾气,又有舞姿的柔美,武与舞完美融合,恰到好处。
如今这两位妹妹虽然已到中年,但风韵犹在,而且显得更有女人味了。墨翟呆呆的欣赏着两位绝世佳人的精彩表演,视线渐渐有些模糊了,眼眶湿润起来。他仿佛又看到了30多年前两位妹妹如花般的样子。墨翟心里愧疚啊,自己何德何能啊?竟然辜负了两位如此美丽善良的女人,耽误了她们最美的青春年华!
墨翟默默端起一杯酒,一饮而下,随即挽起袖子,击缶而歌。歌声中,流淌着幽怨、悲凉、沧桑、迷茫、不舍和牵挂。一曲即兴小调,道尽前世今生,尝遍酸甜苦辣。只听墨翟吟唱道:
相逢终有离别季,泣雨愁绵。泣雨愁绵,轻唤青葱,斑鬓忆华年。
美人迟暮英雄叹,难辨音颜。难辨音颜,互窘疑观,齿豁鬓霜鬟。
少时潇洒轻狂梦,仿若昨天。仿若昨天,似水流年,往事如云烟?
旧梦如烟。旧梦如烟,咫尺天涯,君好便晴天。
旧梦如烟。旧梦如烟,咫尺天涯,君好便晴天。
……
后世看到墨翟一生都在反对音乐,以为他是个不懂音乐、毫无生活情趣的人,其实那是大家对他的误解。墨翟反对的不是音乐,而是达官贵人的奢靡之风。因为当时农民和小生产者的物质严重匮乏,劳动力不足,生活极苦。而宫廷和那些达官贵族却日日歌舞升平、莺歌燕舞,奢靡之风日渐盛行。如此下去,不光会造成大量的物资浪费,还会诱使部分百姓放弃生产,去从事相关娱乐行业。甚至小生产者也都不愿再生产实用务实的廉价生产工具,而去研制和生产各式各样的乐器。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自古就是国之大事。那时候,农业生产关系到国家命运,关系百姓的生死存亡,半点马虎不得。在后世看来,这种思想确实有些极端,但是在当时那种物质极度匮乏的战乱年代,吃饱,活下去,才是人民唯一该信仰的东西。
又过了两年,书院的日子平凡而简单,也没有太多波澜,而此时的墨翟已满头白发。鬼谷子学院虽然风景甚好,但是潮气很重,每到阴雨天,墨翟那受过重伤的身体就会莫名的酸痛。他平时又把大量精力耗费在了研究和教学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每况愈下。
岁月不饶人,墨翟开始的时候经常失眠,老是睡不着。后来睡着后,却睡得很沉。他梦见自己又到了那个混沌的纯白世界,有人在呼唤自己的名字:“龙一,龙一,龙一……快回来……”。这声音像美雯,像女儿彤彤,像霍普先生,又像薇薇小姐……
墨翟从梦中惊醒后,一身冷汗。
奇怪的是连续几日同样的梦境每天都会出现,在反复不断的折磨中,墨翟病倒了,老是说胡话,反反复复的处于昏迷和清醒状态。
墨翟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清醒的时候,总是在不停的向王诩交代学院的各种事情。其实多年来,墨翟专心研究教学,早已不问学院之外的事,就连学院的管理也早就交给了王诩负责,大事小事皆由王栩一手操办。
在病床前,欣儿和婉筠都会强装笑容,细心照顾墨翟。可二人转身后,却不停的偷偷的擦眼泪。
这天傍晚,又是红霞满天。墨翟突然异常的清醒,他让婉筠和欣儿扶她起来,来到老地方,还是那个亭子,还是那张桌子。三人紧握着手,默默的看着夕阳。许久以后,墨翟温柔的看了婉筠和欣儿一眼,最后墨翟将茶一饮而尽。
只听“啪咔嚓”,茶杯摔到了地上。
黄河在怒吼,山川在恸嚎,神州大地无了颜色,几千弟子的哭声地动山摇。
这位一辈子都在为了人民奔走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为了爱与和平,鞠躬尽瘁,已默默离世,走完了他伟大的一生,后世尊称他为“墨子”。他虽然走了,而他铿锵的足音还将激励和警醒后人,他的英名和光辉业绩,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
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墨子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编成了《墨子》一书。
公元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为了纪念这位布衣“科圣”,中国把这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命名为“墨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