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老河?”武岳见河常清说完话后,眼神直直地盯着舆图,便出声呼喊他。
在武岳的呼唤之下,河常清的神识漂了回来,随即回答到:“不如改变策略,先让老吕带着镇海骑在齐地平原游猎,待到扶桑军闭门不出之时,我等大部再行夺城。且看半道上的威海卫,此地战略意义极强,现在扶桑军估计已经将消息传至辽东了,他们的援军肯定会源源不断地从此地登陆援助齐地。”
武岳说道:“好,那就如此定了。我亲自挂帅,十万大军齐攻中路,老吕率领一万游骑作为大军的侧援,而老河你速度快,泊禹上次带出一千五百骑,现还剩一千二百骑,外加他手中的一万老兵和一万新军,皆由你来指挥。都散了吧。”
“诺!”河常清与吕忠平齐声应道。
河常清率领着自己原本的部队来到山虞城,与泊禹进行交接。
泊禹早已在城门口等候,见到河常清后,上前拱手行礼道:“河将军,您的大军果真是气势恢宏。”
河常清微笑着回礼道:“泊禹太守,此次前来,便是要与你一同完成收复齐地的重任。”
河常清惊讶地发现,山虞城的城池居然在短短几日就加固完成了,他不禁对泊禹的才智和行动力称赞有加。
河常清看着坚固的城墙,对泊禹说道:“泊禹太守,你是如何做到在短短几日就修复被攻占城池的?”
泊禹微笑着回答道:“河将军,我也是偶然想到此方法。用铁笼装碎石,既能增强城墙的稳定性,又能迅速完成加固工作,以应对可能的战事。”
河常清交代了武岳的新事宜后,便开始了出征的准备工作。
在此期间,泊禹向河常清交代了他这几日担任太守工作的收获,其中包括获得了赵魏二国的军事通行权。
闻此消息的河常清大喜,他本想着如何带着两万大军从深山挺进,没想到问题已然迎刃而解了。
没过几日,武岳又忘却了伊川的劝导,事无巨细地指出攻取滨城后的下一步作战计划。
河常清则抱怨道,以前没有纸的时候,用帛书传信,武岳还会有所收敛,有了纸后,他就直接“肆意妄为”起来。
武岳叫来河常清,说道:“河将军,此次攻取滨城后,下一步我们要迅速向齐地腹地推进,务必尽快拿下整个齐地。”
河常清无奈地回应道:“老武,你的计划我明白了,但如此详尽的安排,是否会限制了小伙子们的临场应变能力?”
武岳不以为然地说:“我这是为了确保战役的顺利进行,不容有失。”
接着,武岳又说道:“还有,此次进军,要带泊禹一同前往,让他多积累些实战经验。”
河常清心中虽有疑虑,但也只能遵令:“知道了。”
十日后,大军按时出发,而河常清则按照武岳的要求提前五日出发。
在行军途中,河常清部带着两万大军浩浩荡荡地疾行在魏赵官道上,比预想中的半个月快了七天就抵达了滨城。
河常清本想着用间夺城,没想到自从守城的扶桑军被抽调至枣陵和修缮威海卫后,城中就发生了哗变,义军夺城,义军首领则是铭家旁系的庶子柒月。
河常清与柒月会面后,迅速接管了柒月的义军七千余人,并采用泊禹的新法子加快速度修复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