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浙路
青溪县境内的梓桐洞、帮源洞等地皆位于山谷幽深险要之处,人口密集,物产丰富,盛产漆树、楮树、松树、杉捌等,商人云集,仿若车辐聚集于车毂。
北宋初至中叶,每年贡漆不过几十万斤,至多百万斤。到了崇宁年间,上贡数量渐增,自朱勔主持苏州应奉局后,数量剧增,至宣和年间,每年贡漆高达千万斤。
帮源漆乃漆中上品,更是被搜刮殆尽。
宣和二年(1120年)夏,青溪县知县陈光来到帮源峒,居于里正方有常家中,催收帮源漆。
帮源峒是个方圆几十里的大山谷,谷中遍布漆树,家家皆有漆园,漆民以割漆为生。
在帮源峒,有两家漆园规模最大,产漆最多,其一为方有常,其二为方腊。
方腊乃歙州人,后迁至睦州青溪县帮源峒。相传其性情豪爽,乐善好施,常救济贫苦百姓,在当地深得民心,颇具威望。
方有常是帮源峒的里正,堪称一方土皇帝。往年,别家漆皆如数上缴,他家所缴甚少,待县里交漆任务完成,方有常家的漆便成奇货,年年皆能卖上好价。
漆民明知方有常捣鬼,却无可奈何。
知县陈光之所以住进帮源峒,是因今年官府收漆量远超历年,上头催得紧,唯恐任务无法完成,只得亲至帮源峒督办。
历年,漆民交足官府任务后,多余部分可售予进山收购的外地商贾,即便官府强行收购且压价极低,漆民多少还有些收入。今年却不同,漆民所产之漆,必须全额上缴,如此一来,漆民便断了生计。
据知县陈光所言:
“今年交漆数量如此之多,乃是因朱大人奉旨在苏州建造府第,东南各路,有钱出钱,有物出物。”
漆民之物自然便是漆,无漆者,也要孝敬竹木花石。
官府催逼甚急,百姓苦不堪言。方有常作为里正,对帮源峒情况了如指掌。在其协助下,帮源峒漆民所产生漆被搜刮一空,最终仍有近万斤差额未能补足。
知县陈光急了,将帮源峒漆民召集一处,道:
“限你们三日之内凑足万斤之数,否则休怪本官无情!”
实则,除一人外,所有漆民家中均无存漆。这唯一有漆之人,正是里正方有常。
在知县陈光的催逼下,帮源峒漆民忍无可忍,方腊挺身而出,向知县陈光指证道:
“现帮源峒除里正方有常,谁家也无漆。”
方腊将陈光等人带至方有常藏漆的山洞旁,撬开封洞石块,里面果然藏有两万斤生漆。
方有常傻眼,知县陈光虽有心包庇,然众目睽睽之下亦无可奈何。
自此,方腊与方有常结下仇怨。
官府这般作为,方腊家亦因此被官府逼迫至破产,为谋生计,只得至里正方有常家为佣工。但方有常为人奸诈,全然不将方腊当人看待,每日压榨逼迫方腊等人长时间劳作。
方腊难以忍受这般暗无天日的生活,但其为人极为聪慧,暗中积极联络四方受苦百姓,同时派心腹方肥出山打探消息。
不久,他归来告知山民:
“在睦州,见江中尽是发运花石纲与转运漆的船只,苏、杭一带民船,皆被官府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