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梧坐在飞往中国GS省火星训练基地的飞机上,思绪万千。
2035年,在人类首批火星移民出发前,曾举办过一次面对青少年的宣讲活动,即将要启程的首登火星十二人全部出席,那是唯一的一次将来的首登火星十二人尽数到场的活动。
活动主旨非常巧妙地定位在了青少年的身上,因为这些青少年代表的是火星移民计划未来的希望,同时也借此活动正式宣布人类即将开启火星移民计划。世界各路媒体都对此次活动进行大肆报道,而刘秋梧幸运地成为了现场观众中的一员,那年他才十二岁。那堂讲座中,这些即将成为人类首批火星移民的十二位先行者们向人们热情洋溢地畅想了未来的火星人类文明,立志于要把火星打造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
路易·莫罗依然是表现最为抢眼的那一个人,他激烈地驳斥了当时盛行的火星殖民说。路易说,将火星移民计划类比于十五世纪美洲大陆发现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移民火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文明建设,本身不带有任何“殖民”色彩,并不建立在残害剥削其他文明的基础之上。
路易还反思了西方对于美洲的殖民历史,1520年西班牙殖民者登陆了美洲大陆,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把整个阿兹特克文明毁灭殆尽,仅仅是为了抢夺那些黄金与珠宝,一个璀璨的文明就这样陡然消失在了人类文明的长河里,这是一段科技强大的文明毁灭科技落后的文明的悲惨历史。
他最后引用了《火星移民法案》的第二项条款——“各国不得由国家通过主权要求,使用或占领等方法,将火星的任何土地据为己有。”火星是人类共有的家园,绝不能成为某一国家的私有领土。路易的演讲给刘秋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也赢得了场内与场外热烈的掌声。
农业学家伊萨·贾法尔·纳赛尔、工程学教授格蕾丝·沃尔森、建筑设计专家卡琳·贝耶等首登火星十二人都有发言,但当时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火星移民法案》第二十八项条款——“凡自愿参加火星移民计划者一旦踏上前往火星的飞船不得返回地球”,人们普遍关心这些有去无回的火星移民们如何能够忍受在火星的漫长岁月。
解答这一问题的是首登火星十二人中的首席医学家,同时也是心理学家的叶莲娜·查帕耶娃,她的那条麻花辫是她个人最为显著的符号。她认为人类的确需要精神的寄托,但火星移民的精神家园绝不能再是地球,而必须是移民们所居住的火星。
所以无论如何,既然要去另一星球拓荒,要完成这项前无古人的伟绩必须建立在勇往无前、破釜沉舟的决心之上。而且随着火星文明的发展,将会不可避免地诞生在火星上出生的孩子,这些在火星上长大的孩子的认知会与地球人类完全不同,他们会成为真正的火星人类,所以移民们必须发展出属于火星自己的文明,而这一文明需要与地球做出一定程度的切割。刘秋梧记得他当时听完叶莲娜的回答后感到了阵阵凉意,这是与听完路易演讲后的热血澎湃完全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