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袁朗这边在愣神,袁野念毕,见小袁朗眼神呆呆的看着自己,心头疼惜,心想着,不过是个三岁的娃儿,怎么就贪心他能听得懂这些,便只是随口问了句:“孩儿,刚刚爹爹念的字,可曾记住了几个?背给我听听。”
背《三字经》虽然已经是隔世的事,但是前世孩童时已经背的滚瓜烂熟,更兼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此世系统加身,记性也好了许多,不敢说是过目不忘,可是刚念过一遍,瞬时记忆还残留着,袁朗心头盘算,若是说都记得,怕不是妖孽了些,那就只背到元朝的“并中国,兼戎翟”吧,若是再往下,说秃噜嘴了反倒不妙,可别“神童”之名没有博到,倒是成了“祸国妖孽”。
于是小袁朗奶声奶气的回道:“记住了,爹爹,我背给你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并中国,兼戎翟,翟,翟,翟”背到此处,袁朗故意憋红了脸,一副忘了的可爱模样。
袁野越听,嘴角的笑意越浓,等到小袁朗装作背不出的时候,已经笑的牙龈都露了出来,双手用力,把小袁朗举过了头顶:“乖孩子,好孩子。”
一旁的李氏也是笑的合不拢嘴,奶娘和两个丫鬟更是连连道贺:“恭喜老爷,恭喜夫人,大少爷天资聪慧,可真是文曲星下凡啊”
袁野听了这吉祥话也是欣喜:“有赏,统统有赏,你们几个去账房领2两银子,府里的其他下人们,每个都赏500文。”
奶娘和两个丫鬟见几句吉祥话便得了赏赐,各个欣喜拜谢,一个丫鬟退了下去告知账房管事,不多时府里的一众下人们都知道了,家里的大少爷是个神童,3岁便可背下《三字经》。
有钱能使磨推鬼,这一波红包派发可以算的上是立竿见影,袁朗的系统里标签栏那一项立马多出了个“神童”的标签,字体透明,却是呈现萤绿之色,倒是和“武学奇才”一个等级。
些许银钱,便换的“神童”之名传遍府邸,不由得让袁朗暗自叹息,若是后世一般可以在网络上传播,找上些媒体、自媒体,自己这“神童”就可以做实了。
本以为这“神童”标签既然已经出现在面板上,自己努努力也就坐实了,谁想到这一努力就是3年之久,难度比起白色品质的“精力充沛”多出5倍不止。
要知道,小袁朗的“精力充沛”只是全府上下这个范围内传播,而“神童”的名号在整个金陵城里也是略有耳闻,从人数上就不是一个基数。
这三年来,“神童”标签就好似吊在驴面前的那个红萝卜,引诱着袁朗每天都在书房里识字、练字、看书,要不是年纪尚幼,袁野早就专门请先生来家里教导了。
如今袁朗6岁,已经通晓《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个启蒙读物,通读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还有《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连带些个唐诗宋词也学了不少,要不是没有先生教导怎么写八股文,通过童试、院试,考个秀才不费吹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