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说袁朗一个前世也没学过这些,怎么就如此生猛,要知道很多读书人考到须发皆白,仍是一介童生哩。
只能说,系统的猛超出你的想象,当“神童”这个标签化虚为实的那一刻,历史上神童的标准配置直接一应俱全,什么过目不忘、才思敏捷、胆识过人之能,都不在话下。
先前读过的书卷、文章、经意,其中囫囵吞枣之处不但通晓,更是生出种种领悟来。
后来父亲袁野请来的先生对袁朗的神童之名不甚在意,只是当是家里下人们对自家大少的吹捧,略微一考校,方才知道今个碰上个真神童,却没人知道此乃“练假成真”之妙用。
闷了三年,总算是搞定了“神童”,掰指头算来除了那两个身份的标签,现在袁朗已经获得了一白一绿两个标签,但是词条的数量可不少,可惜的是大多都是些“少爷”“商贾”之类的身份灰色词条,都是靠卖萌从亲友们的身上薅下来的,白色词条除了舅舅身上的“身强体壮”外,只从一个家中庄子里的一个庄主那得到的“识马”,绿色词条更是没有新的,让袁朗大失所望,跟这些养尊处优的虫豸在一起,怎么搞得好系统!
庆幸的是,词条在同一个人身上还是可以重复获取的,每个品质的词条内置冷却各不相同,灰色的半年,白色的一年,绿色的三年,都是薅舅舅薅出的经验。
袁朗只恨自己还是个孩子,不能出远门,不然非得游历天下,结识各路英豪,今天薅这个,明天薅那个,薅个痛快。
先生进府后,袁朗也开始了自己的课业,不过他神童能力在手,完成先生布置的作业也是轻轻松松,便找父亲撒娇,要专门在园内选块地,给他建个演武场。
袁野对这个聪慧的长子极其疼爱,自无不允,几百两银钱撒了下去,把那花园一角的地平整一番,铺下青石,寻石匠打造了各种重量的石锁、石担。
又在旁边设了靶场,买了硬弓、刀剑,更是找名家定了一杆马槊,槊杆用的是极品桑拓木,光是泡在桐油里就需三年之久,之后还需涂生漆,裹葛布等种种工艺,算下来,整根马槊起码要耗时五年之久。光是马上兵器自然不够,袁野又在袁朗的强烈要求之下花钱托关系寻到军里的军匠打造了一大一小两对同款式的铜锏,小的用于小袁朗平日联系,大的则是等袁朗长大了些再耍弄。
同样也请了个未曾考取武举的师傅,每日悉心教导、打熬筋骨,舅舅李彦也时常来指点。
就这样,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在袁朗每日读书练武之中,就过去了八年之久。
这天袁朗一箭正中靶心,擦了擦汗,结束了今天的武学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