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烈度的上升直接刺激了汉安防空洞的建设。当时的挖掘工作主要依靠人力,由于缺乏现代化的挖掘设备,工人们只能使用铁锹、镐头等简单工具进行挖掘。他们在日军轰炸的间隙日夜奋战,一锤一撬、一手一脚在岩石峭壁上打造出了当时汉安城庞大的防空工程。
1938年,汉安建成各类防空设施(防空洞、防空壕、地上防空室和隧道等)总计有56处,可容纳民众约1.3万余人,及至1942年增至83处,可容纳民众2万余人。当时的汉安防空洞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专供政府部门使用的防空洞,如钟鼓楼中有一处挖掘于凹谷小道旁的防空洞。第二类是由机关和公司自行挖掘的防空洞,仅供单位内部人员使用,也称作私用防空洞或民间防空洞。比如位于梅花山的汉安《新民报》就挖掘有自己的防空洞,内中配置较为舒适,有桌椅等家具,可以喝茶读书。第三类防空洞数量最多,一般称作公共防空洞,供所有汉安市民使用。其内部设施相对要差一些,如新南门大隧道防空洞。
防空洞配备有应急出口、通风系统、照明和通信设备等。为成千上万的市民提供了生存的希望和庇护,也见证了当时人民的勇敢和坚韧。那时的汉安,高校集聚,成千上万学子也辗转来到这里,而当年的高考,也在防空洞中展开。当时,为了应对密集的轰炸,高考通常备有两套试卷,以便在出现空袭时迅速中断考试,将学生转移到防空洞躲避。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因为面临来自北方的战争威胁,中国人民按照“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要求,全面进入战争准备状态。在那个时期,汉安的防空洞数量和质量都进一步得到提升发展。
如今,这些防空洞所有洞顶都装上了水流引导系统,并且配置照明灯光通风除湿系统。防空洞被改造为纳凉点、美食城、地下仓库、人行通道、地下商场等串联起来供市民使用。与地面上的“魔幻坡坡坎坎”立交连成一体,起,成为“川南小山城”汉安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四方块改造项目还遭遇了拆迁困难的问题。
按照项目规划建设方案,由天津街、公园街、中央路、人民路这四条街道合围的四方块区域,合计面积30余亩,改造区域范围内的原有地面建筑物,应该全部拆除。汉安城市投资集团根据相关政策,结合汉安实际情况,在认真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拆迁补偿方案:选择异地拆迁还房的,在城南片区按照拆迁面积基础增加15%的面积,予以还房;选择现金补偿的,按照门面房1.2万元/平方米、住房6千元/平方米的标准计算拆迁补偿金。同时提出对积极配合拆迁的具体奖励政策。
但是,一部分原有地面建筑物的业主,却提出了很多不合理的过高补偿要求。个别胆子大的业主甚至口出狂言,说出了一栋楼起码都要补偿一个亿,不补偿一个亿就坚决不拆迁的狠话。
汉安老城区的业主,在遭遇拆迁时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钉子户精神,汉安人口中说的咬卵匠,源远流长由来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