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汉草。”褚公言,秦三看他一眼,便知褚公只是自顾自的说着,他这个时候,已经分出一部分心思,听听褚公有何高见,这种大家的随口之言,往往也是金玉之言。
汉草纵任奔逸,赴速急就,看似无章法可循,然笔画连绵回绕,文字联缀,刚柔相济,疏密相宜,实是一种千锤百锻的字体,而今何人又有这千锤百炼的功力?
单字之内的比划转折,字与字体之间的婉转流畅,一看便是久经此道的大家。
弱冠?
褚公不信,却又不得不信,因为秦三是出了名的可靠之人,那是皇帝的亲口御言,由此可见秦三的品性。
究竟是何人作字?未尝一见,当真可惜。褚公不无遗憾的摇头,之后,也是如秦三一样,让随从童子取过马背上的纸笔,和秦三一样,埋头临摹。
时光无声,轻抚万物。
悄无声息间,日中已过,原本只是褚公和秦三两人的黄土路上,此时,已经围了不下几十人,观围观之人衣着装扮,皆是长安城内富贵之人。
说来也是,一个正五品上的谏议大夫兼起居郎,一个皇帝亲口御赐的昭武校尉,虽然品级不高,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两人在长安的地位。
故此,见二人,一个刀笔刻木,一个埋头细摹,相熟或者想要相熟的旁人自然上前打过招呼,一般人还不敢多言,生怕惊扰了二位,不过一会儿,这里渐渐的就聚拢了几十人。
说到这里,就要说一下唐朝的唐楷了。书法自无到有,当发展到唐代的时候,随着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国力空前的强盛,文学艺术空前繁荣,社会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又加上唐太宗非常爱好书法,大力提倡书法艺术。延续了历代的以书为教、以书取士、立书学博士的传统,专立书学,开宏文馆、崇文馆培养大批高级书法人才。于是整个社会学习书法蔚然成风,书法艺术获得了空前发展。
所以,当这几十人当中,聚拢在一起,观看李帅地上写下的字迹后,纷纷称奇,大家轮流观看,也没有大声惊扰,然后退坐一旁,小声讨论。
“听说是一个未及弱冠之年的公子哥所书,真是天赋异禀的少年,不出时日,定能闻名天下。”
“是呀......”
众人纷纷附和,称奇。齐齐盛赞不只是何家弟子。当然,其中也有猜测,估摸是哪家沽名钓誉的贵公子,请人下字于此,自己在装模作样一番,求些名声。
“这求的名声,转眼就得露馅,字迹又不是旁物,装得了一时,装不了一世。”有人反驳。
“装得了一时就好,不学无术的公子,骗的谁家姑娘一时就好,还要骗人一世呀!”
此间众说纷纭,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