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本初刊,还没觉得有什么。
当一万本、两万本、五万本加印,且杂志社那边关同志还说让他们不要松懈,暗示后面还有加印的时候,就连厂长都亲自过来过问。
从第五万本开始,价格也提到了两块,宁向星在加印的最新杂志里加了一张字条,别买了,我把价格提高了。
好了,这下捅了马蜂窝了,骂声激烈到一群人说两块钱算什么了。
终于,总数量达到六十万本的时候,宁向星开会:“准备第二本的杂志主题。”
宁向星赚麻了。
把这本杂志刊登前投资的所有成本包括修建杂志社、送礼、员工福利吃穿用度以及员工分成、什么税啊,给文印厂的钱都算在内,他也赚了二十万。
这个数字要是抖落出去,简直是天文数字。
可偏偏在死水一样百废待兴的文坛里,他做的刊物太刺激了,中途还挑衅,大家为了骂,也有一部分人为了跟风,都买来放在家里反复研读。
造成了刊物的大销售。
其实之后也有人模仿,但没有宁向星主刀的这本气人。
在这个时候,有些人得到了内部消息,宁向星的第二本刊物要上了。
一群人摩拳擦掌,有的说看这次不骂得他祖宗都跳起来,也有的说这次谁买谁傻蛋。
可宁向星第二本刊物的主题叫我是我爹。
这本封面就两张图,一个对父母诸多不满的人,一觉醒来成了自己的爹,第一张图里渺小的人一下就站得格外高,凌驾于父亲之上。
刊物一出,总有第一批吃螃蟹,看看这次这本杂志要放什么屎。
结果看着看着,就沉默了。
感性的人甚至开始反思起来。
上一本刊物的精髓,是集合了父母的不足,放大了社会上关于用孝道无理压人的现象。
这一本的核心,无论大众投稿真实事例,还是岳鑫几人风格各异的个人感想,都透露着一股我非我父,我父非我,孰能决断家务事的无奈。
封面的主人公,是宁向星长篇连载得第一段,在上本里,他遭受到了很多自以为的压制,“为了你好”、‘你是我生的’‘不听话养你干什么’,都是他怨恨父母的理由。
可他一朝醒来自己成了父亲,日子过着过着,嘴里也开始出现“为了你好”、‘你是我生的’‘不听话养你干什么’,于是他也收获了那样反抗的、带着痛苦的目光。
刊物最后一页,宁向星用巨大的对不起三个字当标题,把自己画成了一个可怜的q版小人,对大家鞠躬。
文质彬彬的小团子穿着衬衫黑裤子,一本正经的道歉,有些感性的读者下意识还会摸摸这个仿佛要从纸张中跳出来的小人。
宁向星的小qq人诚恳的表示了自己的“哗众取宠”,可他不后悔。
若能让所有人都看得懂文章要表现的意思,体会各种思想的发散和集中的过程, 就算被骂,他也没有一句怨言。
只希望大家在看文章骂他的时候,想一想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个体,自己所厌恶的这个个体,如果想避免成为这样的人,将如何对待下一个眼睁睁看着你一举一动的个体。
父辈,自己,孩子,都是个体。
他看到了那些写信骂他的人,其实言语偏激也没关系,因为引起一定共鸣才会这么激动,今后他也将延续刊物说真话、说实话、挖痛点的风格继续发掘社会上被人所忽略的、盲从的现象。
坚强的q版小人握着小拳头,努力加油的样子,在一圈嘴巴和喇叭小刀箭矢的简笔画包围下,显得可怜又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