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孙明教授讲课十分生动有趣。
他总是能用生动的例子和幽默的语言,将复杂的知识讲解得浅显易懂。
学生们都被他的讲课风格所吸引,全神贯注地听着他的讲解。
"我们都喜欢兴趣这样一个例子。
当一分为二处于纠缠状态的两个粒子,无论它们相隔多远,当其中一个粒子发生“左旋”或“下旋”,那么,另一个必定会发生“右旋”或“上旋”。
它们之间似乎有意识在进行沟通,但它们之间却没有传递信息。
这种感知是同时的,超越了光速,甚至不存在速度一说。
人体的意识也同样如此。
暂且不说虚无缥缈的心灵感应,就拿看物体产生瞬时意识来说,只要我们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物体,目之所及,意识瞬间就能产生。
远处的风景,遥远的月球,再远的银河星系,只要我们想获得它的信息,瞬间就能做到。
比如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8分18秒,我们有意识地看一下太阳,当然光线已经存在。但太阳存在的意识信息是瞬间产生的,这种获得的速度远超光速。”
“我校的科研团队进展很快,有了重大突破,已经测出:量子纠缠的速度比光速快了10万倍。
其实快多少都不重要,重要的一是知道了量子纠缠还有速度,二是发现了超光速现象的存在。
根据量子现象而推论出的平行世界,不可能存在,是想像而已,最多是科幻。
但现实中却可能存在比基本粒子,更加微小的下一层级的粒子。
它们的速度决定了量子纠缠的速度。”
孙明教授的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他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他会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穆太白举手提问:
“您好,孙教授。
灵魂会是不灭的吗?”
孙教授充分肯定了他的问题:
“这位同学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目前,学界对此有诸多不同的观点。
其中,已经存在了灵魂不灭的说法,量子纠缠与意识之间可能有联系。
随着对量子纠缠的研究不断推进,有些人就琢磨起它和人类意识或许有的关联。
有人冒出个挺大胆的想法:既然量子纠缠能使两个粒子在挺远的距离还保持着联系,那这是不是意味着灵魂不会消失呢?
有人觉得,人的意识是大脑弄出来的,大脑又是微观粒子构成的。
要是这些粒子处在量子纠缠的状况下,那人的意识也许不光在大脑里,
说不定,在宇宙的啥地方还以某种样子存在着呢。
照这么推测,人要是死了,那些相互纠缠的量子粒子不会没了,会接着在宇宙里存在着。
通过某种办法,把这人的意识跟灵魂给保留下来了。
这假设听着挺浪漫,也挺有盼头,可在科学界没被广泛承认。
虽说量子纠缠在微观粒子间是存在的,可要是把它直接用到宏观的意识和灵魂上,那科学依据是不够的。
再者,科学界对意识咋形成的,还没真弄明白呢。
至于灵魂存不存在,这更是个横跨科学和哲学的难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