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神秘投资人提出的条件,孙天策和王晓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他们深知这是一个关乎公司未来走向和自身控制权的重大决策。
公司内部对此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部分人认为,在当前资金极度短缺的情况下,接受投资人的条件是唯一的出路,能够让公司迅速摆脱困境,获得喘息和发展的机会。
“我们已经没有太多选择了,如果不接受,公司可能撑不过这个难关。”一位高管忧心忡忡地说道。
但另一部分人则担心失去控制权后,公司的发展方向会偏离他们的初衷,可能会被投资人过度干涉。
“一旦接受,我们就失去了主导权,公司可能不再是我们熟悉的样子。”
孙天策和王晓日夜思考,权衡利弊。他们一方面分析投资人的背景和动机,试图判断其是否真的能为公司带来长远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在探讨如何在接受投资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障公司的独立性和原有团队的利益。
与此同时,公司的业务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竞争对手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被进一步蚕食;内部员工也因为长期的紧张和不确定性,士气低落,人员流动的风险增加。
“再这样下去,我们的核心团队都要散了。”人力资源经理焦急地向孙天策汇报。
家庭方面,孙天策和王晓因为工作上的巨大压力,彼此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升级。
“你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我?我们现在是在为公司的未来拼命!”孙天策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中冲王晓喊道。
王晓泪流满面:“我也在努力,可我们不能因为公司而失去了彼此。”
然而,时间紧迫,他们必须尽快做出决定。经过反复的思量和艰难的抉择,孙天策和王晓最终决定接受投资人的条件。
在与投资人的谈判中,他们据理力争,为公司争取到了一些有利的条款,确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持对公司的影响力和决策权。
资金的注入让公司暂时摆脱了财务危机,各项业务得以重新启动。新的研发项目得以推进,市场推广活动也逐渐展开。
但随之而来的是投资人对公司管理和运营的深度介入。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组织结构的调整、业务流程的优化以及人员的重新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