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柳妙妙天还没亮就起了。 她先把窑里的柴烧上再去和面,面刚活好,铁匠铺里的人就把昨天她定做的铁架和铁板送来了。 铁架做出来的样子和她想象中的一模一样,刚好能用铁锨托着从窑口里放进去。 从一大早起床一直到中午吃过午饭,柳妙妙一刻都没得闲,忙得连口水都没顾得上喝,紧赶慢赶总算是做出了八十个面包。 除了昨天晚上就已经预定了三十个面包之外,在衙门里又多卖出了十几个。 等到了出摊,八十个面包只剩了三十四个。 柳妙妙用四个面包作试吃,剩下的三十个没多久就卖光了,其中还有几个是昨天买过的回头客。 收摊的时候,罗桂英还打趣她道:“像你这样摆摊倒是轻松,来了没一会儿就卖完了。” 柳妙妙失笑道:“哪这么容易,天没亮我就起了,一上午都在忙着做面包,丁点儿闲工夫都没有。” 两人说完闲话道了别。 柳妙妙回了县衙后趁着晚饭时间还没到便赶紧将上午没来得及洗刷的铁板、铁架、案板都洗刷好,再用长竹竿裹着干净的湿布把面包窑内部擦一遍,接着又把这两天堆积起来的柴木灰清理干净,一直又忙到晚饭开始上工。 好在与昨天相比,今天的劳累算是大有收获。 临睡前,柳妙妙忍不住把今天卖得的铜钱拿出来又数了一遍,想了想,又准备了一个厚本子将自建面包窑以来的所有支出和这两天的收入都记了下来。 有了这两天的经验,柳妙妙便暂时将每天的产量维持在了八十个。 饭堂里每天能卖掉的面包数量慢慢减少,但摆摊卖出去的数量也在渐渐增加。 好在每天做八十个面包几乎都能够卖完,偶尔剩下几个正好可以留着他们四个人自己吃。 而她也因为上手越来越熟练,每天做面包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用来休息。 如此过了半个月,柳妙妙又开始琢磨着给面包换花样。 之前所做的面包都是微有甜味的原味面包,形状也是最简单的椭圆形。 为了保证能有源源不断的客源,产品的多样性还是很重要的。 柳妙妙先买了些芝麻、瓜子、葡萄干、核桃几样小零嘴。 八十个面包如今只做四十个原味面包,剩下四十个全部做成圆形,入窑之前分别洒上一点芝麻、瓜子仁、葡萄干和核桃仁,同样也是卖两文钱一个,但为了控制成本,大小比原味面包稍微小了一些。 这种面包一开卖,就得到了许多小孩子的喜欢,倒是比原味面包卖得更快些。 她这厢倒是每天为了挣钱忙得不亦乐乎,范通却开始委屈巴巴地提起了意见。 原来是因为这段时间柳妙妙一直忙着做面包,也没功夫在做菜上花心思了,饭堂里吃来吃去都是之前的菜色,虽然味道也不错,但比起以前她三天两头就能倒腾一个新花样的时候可差远了。 范通说完还十分义正言辞地补充道:“当然了,这也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意见,我代表的也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柳妙妙对此表示怀疑,目光扫过一直没说话的宋承志和杨树峰。 “你确定是大家共同的心声?”她问道。 宋承志也转头看了他一眼。 范通吓得立刻缩了缩脖子,改口道:“其中应该……应该不包括老大。” 话音刚落,就听身旁杨树峰“啪”地一声放下了筷子。 范通立马又怂了,补充道:“当然应该也不包括杨树峰。” 得了,感情就是这家伙自己嘴馋了呗。 不过柳妙妙还是虚心接受了他的意见,想了想便问道:“明天应该吃什么肉?” 这种事范通记得最清楚,立刻回答道:“吃鸡肉。” 柳妙妙脑子里立刻开始搜索关于鸡肉的菜谱。 炒的、炖的、蒸的......好像只要她会做的,现有条件下又能做出来的,几乎都已经做过了。 范通一脸期待的看着她,等着她开口。 柳妙妙也不想让他失望,只好又仔细回想了一遍。 倒还真让她想起了一个没做过的菜——叫花鸡。 这道菜她在穿越到这里之前曾经用烤箱做过,吃起来味道还不错。 如今虽然没有烤箱,但她有面包窑啊,用起来一点都不比烤箱差。 当初她准备建面包窑的时候就想过要烤叫花鸡,这阵子忙着做面包,竟然都给忘了。 想到这儿,柳妙妙也来了兴致,问范通道:“你吃过叫花鸡吗?” “什么是叫花鸡?”范通倒是第一次听说:“能要饭的鸡?” 这理解力绝对是满分,柳妙妙没忍住扑哧一下乐了。 为了证明不是只有自己孤陋寡闻,范通还特意问了问宋承志和杨树峰。 两人都摇了摇头,表示从没听说过。 范通一脸“你看吧他们也不知道”的表情,问道:“那这叫花鸡到底是什么鸡?好吃吗?哪里有卖?” 柳妙妙便跟他解释:“叫花鸡就只是普通的鸡,只不过做法不一样。它是裹着泥烤出来的,吃起来肉香皮酥,当然好吃了。” 范通一听好吃,立马两眼放光。 柳妙妙又道:“明天午饭之前,你若是能帮我找到一些酒坛泥和荷叶,我就做叫花鸡吃怎么样?” 酒坛泥在酒馆里就能找到,荷叶也不难,河塘里也能寻到一些长得早的。 范通连连点了头,立刻保证坚决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