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还剩下十垛,大家伙加把劲,今天把它干完了。今天在打稻场的,全部算10个工分。”冷明书记举着大喇叭喊。
村里的电工已经架起几根高杆,杆头都拧上了100瓦的灯泡,场院里立刻变得明亮了起来。
大家伙一听,今天的工分又比原本说好的多了2个,都兴奋起来。
不知道是谁嗷了一嗓子,好几人笑了起来。
于千岩看了下手表,这会儿五点四十二了,天已经暗下来了。
再看一眼稻子垛,快的话估计半小时就能完,但是人们太累了,又饿着肚子,估计咋也得干两个点才能完。
小寒拎着镰刀和大家伙一起往家走。
“还说你大哥能来帮着割割,听老朱头说,打稻子那灯都挑起来了,估计得干到半夜去。”黄嫂子说。
“为啥不明天再干啊,非得今天一气干完?”小寒问。
“那打稻机都是租来的,多一天算一天钱不说,别的村也等着用呢,今天不干完,明天再等人,安机器,得浪费多少时间。我听你大哥说早点交公粮,水分多,称重。”
后面的话说得小声些,但并肩的这几个都听见了。
“冷书记脑子就是活套。”刘知凤说:“可比俺们村的书记强多了,除了喝大酒啥也不干。”
黄嫂子看了小寒一眼,想了想说:“知凤啊,人家干啥是人家的事,和咱也不相干,这离得八百里远,咱也犯不着说他。”
刘知凤没放在心上,还小声说:“可愿意往知青院子里钻了。别看岁数不小了,逮着知青小姑娘就想摸人家手。”
她敢说,黄嫂子不想听了。
拉着小寒快走了两步。
回了家,一掀开棉门帘,一股浓香味就涌了出来。
小寒深深地嗅了口,不自觉咽了下口水问:“妈,吃啥啊,这么香。”
“土豆炖肉,白菜炖粉条。蒸了一锅花卷子。”小寒婆婆,正往外盛白菜炖粉条。粉条炖得晶莹剔透,看着就香。
“再整锅鸡蛋汤吧,今天都没咋喝水。”小寒说。
在地里不好上厕所,小寒为了不上厕所,就没带水。这会儿渴的嗓子都快说不出话来了。
“小于那边说是加点干呢,等会儿他,他快回来时,我再整汤。估计他一天也渴坏了。”小寒婆婆说。
“嗯。秋荷呢,还没回来呢?”小寒在外屋地把外面穿的衣服裤子脱下来,拿到院子里去抖落灰。
“也加点干呢,听说是那批棉拖鞋,特别受,那个词叫啥来着。”小寒婆婆想不上词,连盛菜的手都停住了。
“欢迎,特别受欢迎。”小寒在院子里接了句。
“对对,就是这个词,那家伙,市里那个百货商店,负责采购的大领导亲自来了,非说做出一批,他拿一批,谁都不能和他抢。”小寒婆婆说出了那个词,畅快了,眉眼带笑地继续盛菜。
“我们家秋荷就是厉害。”小寒回到外屋地,从缸里舀了半盆凉水,兑了半壶开水,洗了脸和手。
“孩子们都哪去了?这么安静?”
“上街里玩去了。毛毛搁炕上睡觉呢。”
“咋这会儿睡觉啊?”小寒擦干手,往屋里走。
看见睡得小脸通红的毛毛。
小寒心里一紧,伸手一摸额头,直烫手。
“妈,你来一下。”小寒叫她婆婆。
她怕直接说了,把老人吓着。
“啥事儿,等会啊。”小寒婆婆盛好菜,盖上盖帘,放锅台上,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往里屋走。
小寒已经上了炕,把毛毛抱了起来。
孩子勉强睁了睁眼,又闭上了。
小寒怕自己手凉影响判断,又用额头贴了一下,还是烫。
她赶紧给毛毛穿外衣,穿袜子。
“咋了这是?”
“好像有点发烧了,你摸摸。”
小寒婆婆赶紧偏腿坐上炕,先是搓了搓手,再把手放在孩子额头上。
“是发烧了,等我给她找片药。”
“孩子太小了,吃这个药我怕不好,我带她上村上诊所看看。”小寒下了地。
村上原本只有一个赤脚大夫,冷明前些日子才把诊所加盖了一间,又招了一个驻村大夫,不只本村,就连旁村都来平山村看病买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