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抢先一步将北海岛拿走,就可以断绝倭国的工业化发展之路,因为倭国的大部分煤炭都埋藏在北海岛地下,失去了这里的话,倭国将没有煤炭用来发展工业。
第三,北海岛巨大的农业和渔业发展潜力对于倭国而言至关重要,控制这里将极大的限制倭国的人口上限。
失去了这个大粮仓,倭国的人口注定无法达到历史上的那种最高水平,而且没有了煤炭之后倭国的工业也发展不起来,注定一辈子只能成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一个没有工业的倭国,对天朝毫无威胁。
没有工业的加持,倭国的生产力注定无法提高,人口将会长期限制在3000万以下,这个人口体量对于天朝而言恰到好处。
这个人口体量无法对天朝构成巨大的威胁,却也能为天朝提供丰富的劳动力。
日后天朝要是发起对外战争的话,还可以从倭国这边招募雇佣军,让他们去战场上干一些脏活累活和危险性很大的任务。
这样既能减少天朝自身的军队伤亡,还能将成本降低到最低,可谓是一举两得!
天朝控制倭国的计划是先让他们打内战,打个几年之后,让他们筋疲力尽,损失惨重。
而趁着倭国人忙于内战的机会,天朝一边在本国加速发展工业,增强自身的实力。
一边加紧开采倭国的银矿,让掠夺他们的财富。
而且还要加大对北海岛的开发,彻底的锁死倭国的发展空间。
这样一来,等到时机差不多了,天朝再下场干预,调停他们的内战,让倭国保持分裂状态,继而方便天朝彻底的掌握倭国的局势,把他们收了当狗!
从鹰酱人后世的经验来看,倭国人在没有能力威胁到主人的情况下,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忠诚的狗了!
松前德广的能力得到了聂士成的赏识,他被安排了一个任务:去降服北边的那些阿奴伊人投效汉军。
北海岛又被称作为虾夷地,生活在这里的阿奴伊人又被倭国人称之为虾夷人。
他们是当地的渔猎民族,人口不多,以捕鱼打猎为生。
幕府那边虽然顶着征夷大将军的称号,看似要带领整个倭国征讨北方的虾夷人。。
但是虾夷人根本就没几个人,对我国的威胁可以说是根本不存在。
因此幕府方面并没有正儿八经的派兵来征讨他们,不仅不征讨他们,甚至还要好好的把他们保护起来,以免他们死绝了,幕府将军的征夷大将军称号也会作废。
而松前藩作为唯—一个被封在北海岛的大名,他们是跟虾夷人打交道次数最多的。
松前藩很清楚幕府并没有打算彻底剿灭虾夷人,所以他们通常情况下并不会派兵去攻打虾夷人。
北海岛的虾夷人总数大约在2.5万到5万人左右,具体的人数很难统计。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对方的人数要比他们多。
因此一旦打起来的话,他们未必能占到便宜。
再说了,这些虾夷人是松前藩的摇钱树,正是靠着跟虾夷人做生意,从他们的手中换取鱼获、人参、毛皮等货物,松前藩才有钱买那么多粮食,这才凭借着一万石的石高,养活了接近2万的人口还能储存下3万石的粮食。
凭借着这样的关系,让他们去联系阿奴伊人显然是最合适的。
得到了命令之后,松前德广屁颠屁颠的就亲自带着人北上了。
他原来麾下的2100名武士被汉军收编了1600人,充当汉军手下的第一支倭人雇佣军,准备试试看效果如何。
如果这支倭人雇佣军很好用的话,那么汉军可能会进一步的推广这种做法,招募更多的日军雇佣军。
虽然被收走了一大半武士,但是松前德广心中却只有感恩。
天朝留了他一条命,他已经很感激了,更别说天朝还大度的给他保留了五百武士,这种优待,他已经感激的说不出话来了!
松前德广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天朝对他的厚爱!
于是,这一次他亲自带人去联络之前跟他们有过贸易联系的那些阿奴伊人部落,尝试着说服他们,看看能不能让他们从北边南迁。
聂士成打算将阿奴伊人和一部分松前藩的倭人迁移到室兰等地,去帮助汉军开垦这里的荒地。
这里的平原土地肥沃,而且靠海,交通便利不说,战略位置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