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位于半岛之上的函馆和富山城而言,室兰城是汉军更加重视的地方,他们打算在这里开发出一座城市出来,成为未来虾夷地的首府。
不过此时的室兰等地还是一片荒地,这里既没有城市,也没有多少人口,只有数千名阿奴伊人在这里分散定居着。
要从无到有的开发一块荒地,需要大量的劳动能力,这些劳动力暂时就只能使用松前藩的倭人和虾夷地的阿奴伊人了。
松前德广一连跑了半个多月,联系了20多个阿奴伊人的部落,成功说服了其中12个部落迁移到南边去接受天朝的统治。
对于阿奴伊人而言,他们的生活相当的原始,因为缺乏种田的技巧加上没有优良的农作物种子,使得他们只能依靠打猎和捕鱼来生活。
这种生活的稳定性很差,每到冬天的时候,一旦大雪封山,海面结冰的话,他们既无法出去打猎,也无法出海去捕鱼,每家每户都只能依靠之前留下来的存货苦苦支撑。
那些没有充足食物的家庭,一旦遇到漫长的冬天,往往就无法撑过去,全家老少都会被冻死饿死。
而且因为生产力低下和技术的缺失,阿奴伊人的生活物资极度匮乏,像食盐、铁器等东西,他们自己都无法生产,只能高价从松前藩的手中购买。
因为是垄断生意,所以松前藩卖给他们的的东西价格很高,他们平时用来吃都舍不得,更别说去腌制猎物和鱼获了。
因此阿奴伊人打猎和捕鱼得到的猎物储存的时间普遍都很短,即便是平时捕获了大量的猎物也无法储存下来。
因为缺乏铁器,他们很多人的食物都是生吃,这导致他们的健康状况很差,阿奴伊人的平均寿命连30岁都不到。
这种情况下,天朝提出来的招揽条件,对于他们而言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他们只要愿意迁移到南方去,帮助天朝开荒和修建城市,那么当土地开垦出来之后,他们就会获得一块土地,也会被分配到一间房子让他们定居下来。
这样的话,他们就摆脱了原始落后的渔猎生活,以后就不会出现因为缺少过冬的物资,导致大量的族人冻死饿死的事情了。
当然了,也有一些比较固执的,对外人比较警惕的阿奴伊人拒绝了天朝的招揽。
他们愿意继续保持贸易往来,但是不愿意迁移到南方去。
对于这些人,松前德广并没有贸然行动,而是记下了他们的部落名字和位置,准备将他们的情况反映给天朝的将军,看看对方要怎么处理。
半个月后,松前德广返回富山城的时候,他的身后跟着大约多名虾夷人,这些人都是愿意迁移到南方来生活的。
加上松前藩的一万九千多人,汉军手下的人口超过了三万人,已经具备初步的开发条件了。
虽然还有一部分虾夷人并未南下,接受汉军的统治和管理。
但是聂士成并没有立刻出兵进攻他们的打算,一来这些虾夷人居住的地方都非常分散,派兵去攻打他们的话效率很低。
二来虾夷地的人口本来就不多,把他们都打死了会白白损失大量的人口。
在天朝本土的移民迁移过来之前,他还手中能用的,大概就只有本地的倭人和这群虾夷人了。
所以他放弃了用武力解决问题的选择,而是改用其他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聂士成一边让虾夷人和松前藩的人在石狩平原一带开垦荒地,修建房屋,一边又将松前藩之前跟虾夷人进行贸易的地方放在了室兰等地。
这样的话,这些虾夷人如果想要换到铁器、食盐和其他物资的话,就必须要前往汉军的开荒地才行。
在贸易的过程中,他们会亲眼见证石狩平原从一片荒地,变成一片阡陌纵横的田地。
当他们看到那些曾经跟他们一样的阿奴伊人在这里定居下来,过上了幸福富足的生活之后,即便是汉军不再去劝说他们,他们恐怕也会主动南下,投靠天朝!
毕竟,能过上好日子,谁会喜欢窝在山沟沟里面吃糠咽菜呢?
在虾夷人加入之后,汉军手中的劳动力增加到了大约人左右。
如果按照传统的办法,每人每天开垦1亩地的速度来算的话,要开出600万亩的荒地至少需要500天,这个时间太长了!
汉军肯定是等不了这么久的,毕竟欧洲那边的世界大战未必能像历史上拖延四年之久。
所以他们必须要加快速度,赶在欧洲那边的战争结束之前,将北美那边的事情解决。
这样的话,忙于战争的欧洲列强们,就没有能力来干涉北美这边的战争了,天朝可以在没有外力干涉和阻挠的情况下,以单挑甚至是群殴的方式,将北鹰酱解决掉。
而作为天朝出兵北美的桥头堡,虾夷地要承担很重要的任务,为大军提供粮食、为舰队提供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