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重生归来,姐妹互换 > 第173章 重建

第173章 重建

工匠们小心翼翼地将泥浆填入模具,然后将多余的泥料刮平,一块块整齐的生坯被堆放在阴凉处晾干。

因为砖坯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成品砖的坚固性,所以这一过程需要耐心。

古锦岩巡查每一块生坯,仔细检查表面是否有细小的裂纹,确认无误后才让它们晾晒。

晾晒的过程中,古锦岩让人搭建起遮阳棚,避免砖坯被强烈的日光晒裂,影响后续烧制的质量。

生坯晾干后,工匠们便将它们搬入石窑中码放。

码放砖坯也是一项技术活,每一块砖坯都需要留有空隙,确保热气可以均匀穿透每一处。

古锦岩指挥大家将砖坯层层叠放,形成一个既紧凑又通风的排列结构。

这时,她耐心地解释道:“城墙用的砖瓦要厚重结实,放在窑中心区域,以确保受热均匀。

用于房屋的砖瓦稍薄,可以放在外层,但也要保证其温度不低于一定标准。

而街道用的地砖则放在最外围,烧制时间短一些,避免过分硬脆。”

当所有砖坯排列妥当后,工匠们在窑口堆放了柴火,点燃火焰。

随着火光升腾,窑内温度逐渐升高,热浪滚滚。

古锦岩站在窑口前,紧紧盯着火势,指挥工匠们不断添加柴火,保持火势的均匀。

烧制砖瓦的过程极为复杂,温度稍有不稳便可能导致砖瓦开裂或烧制不透。

为了控制窑内的温度,古锦岩时不时让人将窑口的火势减弱一分。

再根据温度的变化逐步增加火焰,确保窑内保持稳定的高温。

在烧制过程中,工匠们发现窑内的温度难以保持均衡,有些区域的火势较弱,导致部分砖瓦受热不够。

古锦岩见状,指挥工匠们在窑的四周挖出小洞口,称之为“通气孔”。

这样便可通过控制空气的流动,调节窑内的温度,使火焰更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窑内。

工匠们按照她的指示,逐一挖出通气孔,窑内的温度果然逐渐稳定下来。

古锦岩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微笑。

当温度达到设定的高度后,工匠们继续向窑中添加燃料,窑内的火焰越烧越旺,整座石窑都被烤得炽热。

夜幕降临,火光映红了周围的一切。

工匠们的脸上满是汗水,眼中却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古锦岩走到他们身旁,轻声鼓励道:“大家再坚持一下,成功就在眼前。

这些砖瓦将为赫沙城的重建奠定基础,所有人都会记住你们的努力。”

经过一整夜的烧制,砖瓦终于成型。

古锦岩让工匠们逐步降低火势,开始冷却窑内的温度。

冷却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温度下降过快会导致砖瓦因骤冷而开裂。

古锦岩仔细观察窑内的温度变化,等到温度逐渐降至安全范围,才让工匠们打开窑门,开始取出烧制完成的砖瓦。

第一批砖瓦的成品质量异常出色。

那些用于城墙的砖厚重坚实,表面呈现出深红色,轻敲之下发出清脆的声音,显然是被烧得十分透彻。

古锦岩检查了一块,点头赞许道:“这些砖瓦非常适合城墙的建设,足够承受重压和风雨的侵袭。”

接着,她查看了用于房屋的砖瓦。

这些砖瓦比城墙用的砖稍薄,但依旧紧实,且重量较轻,适合用于搭建房屋的墙体和基础。

房屋砖的强度适中,既能提供良好的保温效果,又不会给房屋结构带来过多的负担。

最后是街道用的地砖,这些砖瓦被放置在窑的最外层,烧制时间较短,因此呈现出较浅的红色。

古锦岩特意挑选了几块,放在地面上测试耐磨性。

她吩咐工匠们用工具反复摩擦地砖的表面,确定其坚硬耐磨,足够经受行人的长期踩踏。

她满意地说道:“这些地砖铺在街道上,不会轻易磨损,非常适合。”

然而,烧制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接下来的几天里,工匠们在烧制过程中偶尔会遇到砖瓦爆裂的情况。

经过一番排查,古锦岩发现这是由于部分砖坯在晾晒时没有完全干燥,内部的水分在高温下迅速蒸发,导致砖瓦内外受热不均而开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命令工匠们在烧制前务必检查每块砖坯的干燥度,确保没有一丝多余的水分残留。

此外,窑内温度过高时,也会使砖瓦表面出现细小的裂纹,影响其坚固性。

古锦岩根据这一情况,调整了烧制的流程。

她规定烧制到一定时间后,窑内的火势需要逐渐减弱,让砖瓦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完成最后的成型。

这一改进果然有效,后续烧制的砖瓦再也没有出现裂纹。

当第一批烧制的砖瓦被运回赫沙城工地时,百姓们看到这些崭新的红砖,心中充满了希望。

古锦岩指挥工匠们按照之前的规划,将砖瓦用于不同的建设。

城墙部分需要特别结实的砖瓦,工匠们将厚重的城墙砖一块块垒起,确保城墙的防御性。

而房屋的墙体则使用较为轻便的砖瓦,既节省了材料,又保证了房屋的稳定性。

她还安排工匠们用地砖铺设街道。

在她的指挥下,地砖被整齐地排列在街道中央,平整而美观,仿佛一道道红色的路带,延伸向赫沙城的各个角落。

铺设过程中,古锦岩叮嘱工匠们每块砖之间要留有细缝。

这样可以防止热胀冷缩导致的开裂,也能让雨水顺畅地流入地下,避免街道积水。

当街道铺设完毕后,古锦岩带着工匠们站在新铺的街道上,望着眼前焕然一新的道路,感到无比欣慰。

此时,太阳缓缓升起,阳光洒在整齐的街道砖上,红色的砖瓦反射出温暖的光芒,仿佛一条通往未来的光辉之路。

城墙的修补工作逐步展开,一根根木梁被架在基石之上,一块块砖瓦在工匠们的手中精准地砌入城墙。

古锦岩每日巡视工地,认真检查每一处细节,确保建材得以合理利用。

她会留意每一块木材、每一块砖瓦的摆放位置,确保建筑结构稳固,不让任何一块材料被浪费。

在这片忙碌的工地上,古锦岩的身影无处不在。

她帮助搬运木材、调配工人、检查每一寸城墙的稳固性。

每当她出现在工地,工人们都士气高涨,百姓们也心怀感激地望着她。

日复一日,赫沙城的城墙一点一点地修复,渐渐地,大家仿佛能看到昔日繁荣的赫沙城重新屹立的模样。

有一日,夕阳西下,古锦岩站在城墙上,望着眼前那即将完工的城墙,感到无比自豪。

她转头对身旁的一位工头说道:“这些木材和石料,凝聚了大家的心血。

赫沙城的重建,不仅仅是砖瓦和木头的堆砌,更是所有人的希望和信念。”

工头感慨地答道:“大人,若不是您,我们这些人早就失去了信心。

这座城墙不仅护卫着赫沙城,也守护着我们每个人的未来。”

古锦岩轻轻点头,心中坚定了继续前行的决心。

赫沙城的重建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城墙一日日升高,百姓们心中的希望也越发坚定。

古锦岩忙碌地巡视着赫沙城的重建工地,四处是忙碌的百姓。

街头巷尾充满了锤锤打打、呼呼拉拉的热闹声。

然而,随着重建的深入,各地前来支援的百姓越来越多。

他们带着不同的家族背景和地域习惯,不同地区的风俗、语言差异,甚至日常的饮食习惯,都在这片重建的土地上交织碰撞。

如果不妥善解决这些潜在的分歧,重建的进度将会被内部的纷争所拖累。

经过深思熟虑,古锦岩决定从工头中挑选几位德高望重、性格公正的长者,成立一个临时的“公议团”。

她召集工头们开会,语气郑重地说:“赫沙城重建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但不同地区、家族间的误会和争执难免会发生。

公议团的设立,是为了确保大家的诉求得到公正对待,希望这能让大家更安心投入到建设中。”

经过一番筛选,几位在当地有声望的工头被选入公议团。

他们有的是耕作多年的老农,懂得百姓的辛苦;

有的是经验丰富的木匠,带着工人们一路建造;

还有的是为赫沙城提供后勤保障的中年妇人,温和而耐心。

古锦岩叮嘱他们要一视同仁,秉持公平正义,公议团的成员也纷纷点头应诺。

公议团刚成立没几天,便迎来一场不小的纠纷。

早上,工地的角落突然传来激烈的争执声。

原来是两户百姓因搬运木材的分配问题吵了起来。

两户人家分别来自不同的村落,一户是名叫刘汉的大个子,一户是李老太和她的儿子小李。

刘汉声称他搬了整整一天的木材,累得腰酸背痛,理应多分些口粮;

而李老太却不服,认为她和儿子两人也是从早忙到晚,搬得不比刘汉少,按理说也该分得相同份量的粮食。

双方互不相让,刘汉粗大的嗓门嚷嚷着:“我一大男人扛起的木头,比你们两个小胳膊小腿的多一倍!凭什么要少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小山村里的留守女人们老板!大小姐又来结亲了!失忆后专心养崽被渣大佬追上门来丫头,你还是个学生,我不是畜生雪落江湖叹豪门夫妇的互演日常帝王宠妃靠智商逆袭!你不该背叛我们的婚姻法医重生,先生不要欺负我!快穿之万人迷的随心所欲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