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帝听罢,轻轻叹了口气,眉宇间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自责,“是朕这个皇帝没做好,竟让这等龌龊之事发生在朕的治下。太子,你说说看,这等宵小之辈,是否已不把朕放在眼里,以为手握些许权势,便可肆意践踏王法,一手遮天?”
太子闻言,心中五味杂陈,他沉默片刻,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的确,科考之制,虽为选拔人才而设,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被世家与王侯所把控,他们凭借权势与地位,将那些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的学子排除在外。
而那些有幸进入科考名单的,往往都是他们看中的人选,寒门学子想要通过科考改变命运,无异于登天之难。
不由得,太子也想到了刘颌。
想当年,刘颌出身贫寒,却能凭借自己的才华与努力,在科举之前便声名鹊起,他的文章、他的诗篇,吹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连那二公主都成为了他的忠实粉丝。
后来,刘颌进京,二公主得知消息后,便迫不及待地召见了他,还带着他见了元帝。
有了二公主的青睐与元帝的赏识,那些世家贵族自然也不敢轻易让出自己看重的人去挤掉刘颌的名额。
总结而言,科考的名额,对于寒门出身的学子来说,往往只能捡些剩下的,除非他们有幸结识那些大人物,否则想要出人头地,更是难上加难。
元帝见太子沉默不语,冷笑了一声,声音中带着几分威严与不满:“怎么?朕记得你从前可是十分瞧不起刘颌的,怎么今日却突然转了性子,替那些寒门学子做主了?”
太子闻言,心中一凛,连忙收敛思绪,恭敬地回答道:“是儿臣从前眼拙,不懂用人之道,只看重身世背景,而忽视了真正的才华与能力。”
元帝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与期待,紧接着将手中的竹简狠狠地扔在了木桌上,发出“啪”的一声巨响。
“哦?太子能有如此觉悟,朕深感欣慰。至于陆方之事,明日早朝上再议吧。”
太子愣了一下,随即恭敬地回答道:“是,只是儿臣已经将他抓到了大理寺的牢房内了。”
元帝闻言,呵了一声,声音中带着几分调侃与宽容:“太子抓人,乃是天经地义之事,你只需跟朕说一声便可,不必担忧朕会因为此事而责怪你。”
太子听他这话,心中再次愣住,没想到父皇今日对他居然一直和颜悦色、和和气气的,让他有些受宠若惊、不知所措。
“儿臣知道了,谢父皇。”
太子说完,便恭敬地行了一礼,起身离开了养心殿。
而元帝则看着他的背影冷笑了一声,声音中带着几分玩味与深意:“刘公公,你觉得太子会突然转了性子吗?”
刘公公闻言,心中一惊,连忙低下头去,不敢妄言:“太子兴许是真的想清楚了,毕竟他和二公主都是前皇后的孩子,理应不会有太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