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边城崛起 > 第50章 论功行赏

第50章 论功行赏

“且赏赐比例,不能一视同仁,。

“如耿、李二军,臣依旧是当日之论,只当他们是戴罪立功,虽该赏赐,但需量体裁衣,权衡功过。”

“独益州军这边,有功无过可当大赏,以示皇恩浩荡。”

“至于……,至于奏章上提到的这位名叫李如璋的少年,此次全赖此子出力,依臣之意。

不若赐他同进士出身,此子足智多谋,那便再赐他军中参议之职,

想他一届白身,如今一飞冲天,陛下给他如此殊荣,他必定感恩戴德,万死难报皇恩。”

这一席话,不光让帝君听的连连点头,

就连右相此刻也没有太多非议,

“至于那些百姓,再发下文书,分置周边各地州郡,让他们帮着一并安置。”

“虽然此时看起来是只有投入,但是若是以后呢?这些百姓成为治下顺民,一样是国家财税之根本。”

“地方州府会明白朝廷心意的。”

左相最后说道

大臣们纷纷点头附和

哪怕左相的提议不是那么的尽善尽美,可好歹也算是将事情解决了,

不过有一点,右相表示不敢苟同,

那便是左相最后对于三支军队,赏赐各异的态度,是否有嫌视军将之意?

左相则是反问,

那若是丧城失地,不服王命和有功无过之人,所受奖赏一样,那益州军又该作何感想?

本来左相的方案已经解决了问题,

右相此时还要跳出来挑刺,

这不禁又惹得帝君面色不虞,心中一阵不快。

而左相这一番话,也并非全无道理,加上,确实没有更好的方案,所以就连右相也只能勉强同意。

国库没钱,怎么赏赐?

加赋?

右相一派不敢说所有人,都是忧国忧民之士。

但是,最起码多多少少都会以百姓为重。

他们最想看到的就是轻徭薄赋。

怎么可能愿意在老百姓头上再加赋?

既然左相提议先动用各地州郡府库,日后再减免赋税,那毕竟比直接给百姓加赋要好多了。

不过他们必定会失望,因为按照人性,底下州郡官员,又如何会将府库已有的赋税拿出来,而不是再次选择加赋可以从中攥取好处呢?

这是后话……

再说帝君这边,司库倒是有钱,但是,做臣子还能逼天子拿钱吗?

这个时代,纲常伦理,尊卑有序,早就深入人心。

如果,真是那样,岂不是,行逼宫之事?

所以,拉拉扯扯这几日下来,还是左相说的方案,比较可行,

至于军中……,朝中大部分人觉得,军伍粗汉,不知恩义,不体恤民情,不明白天下疾苦也就罢了

若是真有不满,胆敢造反,那便剿了他们就是。

不过,话虽然是这么说

但是,这是朝廷最不愿意见到的一幕,

其实,若不是有右相一派的督促,按照帝君的心思,抛开担心这些军汉造反的因素,他可能真就敢不抚恤赏赐……

文武不睦,在任何朝代都是存在,在本朝更是尤为突出。

既然你帝君都吝啬赏赐,作为对立的文官系统,当然乐见其成。

官场之上,总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打压对手的机会。

李如璋如果在的话,多半会忍不住爆粗口,

不要说什么英明神武,雄才大略,但凡是一个正常的君主。

都不会自乱江山,为了享乐把国家搞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可当今帝君就敢,不光敢,甚至可以说肆意妄为。

殊不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抛弃底下百姓的同时,殊不知也是让百姓在抛弃你?

可悲可叹,

李如璋和李少严、耿平瀚、周泽、右相以及其他这些,一心想要国富民强,驱逐北虏还百姓安居乐业。

结果,帝君自己却自毁长城。

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不是这些还心系百姓的忠臣良将努力维系,嵩国亡国的处境,其实就在眼前。

李如璋和李少严二人虽然也心系天下百姓,不过,和其他人不一样。

其他人想的是匡扶社稷,力挽狂澜,尽力的拾遗补缺,扶大厦以将倾。

烂船过江,一路修修补补。

他们二人的想法则是,既然这个世道腐朽不堪,那便推到从来。

若不是现在时机不对,他们怕是早就揭竿而起了。

朝廷旨意和赏赐发到军中,果然引起一片哗然,

军士也是群情激愤,朝廷允了张文诚和其他将帅为士卒争取的赏赐,

活着的每人十两银子,阵亡将士的抚恤也是一样。

朝廷打了折扣,也就算了,毕竟也比之前的五两银子要多了一倍不是?

咬咬牙,也就忍了

不过,阵亡军士的十两银子,经过李如璋他们计算,实际到手的只有六两。

李如璋震惊不以,以为是朝廷算错了,询问押送官,是什么原因。

被支吾搪塞,

李如璋明白了,还能是怎么回事,被层层克扣呗……

克扣也就算了,竟然如此心狠,克扣的几乎是抚恤的一半。

将士为国杀敌,如今尸骨未寒。

这些人就敢如此办事,真没有把他们这些军士放在眼里。

果不其然,当日便发生三起军事哗变,皆是因为雍州军军官不满赏赐,和其中军士对自己阵亡的袍泽弟兄抚恤被贪墨一事不满。

军士相互裹挟,打砸抢烧,一度冲击张文诚和耿平瀚的住处,纷纷表示要讨个说法。

此前他们损兵折将,听从耿平瀚的命令,死守潼关,又是死伤惨重。

如今朝廷又贪墨抚恤赏赐。

正所谓,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幸,幽州军有李如璋和李少严的双重保证,许诺不论朝廷赏赐如何,回到光州另有赏赐,

所以并未生出乱子,但是,同样李如璋和李少严二人也未出兵帮助平叛。

在李如璋看来,不能匡扶正义就算了,何必再帮着朝廷欺负人呢,

最终还是耿平瀚自己出面调停,几起哗变被有惊无险的平复了下来,

其中大部分军士被规劝作罢,少部分仍然不满的军士,则被镇压。

不过众人心中皆升起兔死狐悲之感,

朝廷此次行事,不光一众军将,怒不可遏,张文诚更是怒火万丈,羞愤不已。

朝廷官员,行事竟然这般放肆无度,贪墨行径居然这般肆意妄为。

此前,他和众军士保证,一定能给他们争取到奖赏,现在奖赏虽然是争取到了,

但是,不足额……自己如何对的这些军士?

递了奏章给朝廷。

朝廷给出的意思是,朝廷困顿,没有多余钱财,希望军士理解,而且钱粮不足,也可以恩荫土地代为补偿。

有恩荫听起来是不错,可是这些军汉,绝大多数到死也是光棍一条,

恩荫给到谁身上?

本朝刑律,恩荫只能惠及后代,所谓,父死子继。

兄弟父母皆无法惠及,一旦军士绝后,那便等于没有恩荫,虚衔而已。

再说田地,

也是只能惠及父母兄弟,

若是有兄弟还好,要是家中独子,

一旦军士战死,父母再过世,那么,名下的田地房产便重新纳入归官府所有。

这个朝代的士兵,就是这个境地。

相较于普通军士而言,他们这些将领也没好哪儿去。

底下一些低级将领还可以连升两级、三级,纵使武人轻贱,可好歹也算升官了不是。

但是,越是往上,就越难升迁,帝国有意压制武将,就怕升无可升的时候。

所以往往是赏赐居多,有些老将,甚至到死,哪怕再进半步,也是难如登天。

不过,死后追封朝廷倒是很大方。

一方面是这个时代的人,注重身后事。

再者,朝廷对于死去的军中高级将领再是不吝封赏,也不能让这些人死而复生吧。

所以,此次除了耿平瀚得到重组雍州军的旨意,给了他一部分钱粮物资,其他并无过多奖赏。

至于阵亡军士,这个六两银子,属实让人寒心,毕竟这次是大胜啊!

张文诚一连书信数封,递到朝廷,但不知为何,全都渺无音讯。

眼见又是这种情况,张文诚也明白了,

或许自己的奏章压根没送到帝君面前。

又或是送到帝君面前,帝君知道以后,多半此次牵连人数众多,上下串联,多方权衡以后选择了纵容。

具体实情,不得而知。

反正最后只抓了几个押送点验的官军,杀了了事。

说是经过查证,这几人心生歹意,串通一气,截取贪墨其中缺少部分。

这种说法,连三岁孩童怕是也不信。

几个低阶官吏,军将,怎么敢这么大胆,贪墨数数百万两银钱,就是再给他们几个胆子,他们也定然不敢!

真就是司空见惯了,张文诚心中苦涩。

不说这次军中赏赐,打了折扣,不了了之。

便是之前巡查其他州郡,朝廷赈灾抚恤,皆有短少。

朝廷抚恤,赈济的章程一般都是这般,朝廷永远不会拨付足额钱粮。

而是朝廷出大头,再由当地州府补足剩余差额,再进行统一调配发放赈济。

这样看起来是没问题,从朝野到地方州府各自出力,也省了舟马劳顿之间的靡费。

然而,想法是美好的,人性却是贪婪自私的,

这就造成,往往朝廷发下来的钱粮剩下的差额,地方不补或者象征性补偿一些,

然后反而再从朝廷发放的钱财里,狠狠贪墨一笔。

使得,原本就不足额的钱粮财物,更少……

张文诚此前,不止一次发现此类事件,

每次自己巡视督察检举,朝廷也好像有所作为。

但是,抓的,关的,杀的

都是些小官小吏

张文诚不傻,自然知道每次幕后黑手,并未伏法,依旧在逍遥法外。

奈何自己一路追查,最终所有线索都莫名其妙消失了。

为此自己还得罪了不少人,

甚至,许多次,有人在他住的地方门缝里塞书信,泼狗血,以此来威胁他。

这次的事情,他一开始也有所预料。

但是,又想到这是本朝第一次大胜,好歹是大胜啊!!!

应当不可能和之前一样

也感觉朝廷,不至于干出这种不可理喻的事情。

然而,朝廷这边,一如既往,没让他失望。

因为此事,

军士们,每每遇到他,便会指桑骂槐,恶语相向。

他也是有苦难言,

每每遇到诘问,只得掩面而走,最后干脆只敢整日躲在房间,不敢出现在军营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皇兄,这个皇位我真不要水浒传精选三国:虎牢关前,开局秒杀关二爷天玑灵梦魂穿大齐:我只想活命极品假太监扶你登基要杀我,卸甲归田你慌啥穿越娶妻就有奖励落榜当天,娶了个首富千金小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