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之后,就真的是“什么都干不了了”。于是用黏土团团包裹住,以避免其与空气接触而氧化生锈——就是不知道这样做有没有效国。
再然后,也就是最后,将“成果”封存,留待以后……“冶炼”到此就算是真的告一段落了。
接下来的晚宴略去不提,日子照常进行,天气虽有小小反复,但整体是在切实地不断升温中。
.
“先知,明天就要开工了。可还有什么指示?”
这日碰头会,长老上报的是件大事儿,众人瞬间竖起了耳朵。
“哦?明天?……那就是说,地已经垦完了?说来,那些工具我还没看过呢。好使不?”
“都是好东西,很有用。开垦也比想象的要轻松不少。”长老说着,转过头去对跑腿小弟说到,“去把东西拿两套过来。”
“有改了哪些地方?……啊!”
实物还没取来。靠嘴说当然也没问题,但先知突然想到了其他更为重要的事儿。
“种子。种子现在怎么样了?在处理了?”
“已经按之前吩咐的,用【水浮法】筛除了飘起里的瘪谷,然后分别“泡在瓦罐里”,“浇水堆在槽里”,“浇水摊在槽里”了……不知道这个‘堆’和‘摊’是……”
“你们的‘一堆’有多大?……这么大?……那应该不会有啥大的区别吧。浇了水种子会发芽,其实同时还会‘发热’。单个的发热量很小,但堆起来我就怕它太热了会出事儿。
哦,别担心,不见得就是坏事。温度太高肯定不行,但稍微高一些,可能更有利于出芽。而你们这种小堆的,热量根本蓄不起来。别担心了。
……是怕不高?……也有道理啊。那就堆个大的,然后让守夜的今晚辛苦一下。
注意啊。热量真要积蓄起来也是在堆的中间,手要插进去测试。摸外面没用的。
嗯——什么时候开始泡水浇水的?”
“第一批天黑就开始了。现在应该在处理第二批。”
“好——的。
‘对比’很重要。哪种办法的出芽率高,出芽后再种与没出芽直接种哪种成苗率好……下回,明年,就在哪种的基础上继续调整改进。
反正做好记录,其它我就不多啰嗦了。
对了对了。‘育秧’的数量再减半吧。旱田好像没有育秧的必要……这次只做尝试,没必要浪费太多种子。真要有效……也等明年吧……
喔!东西来了。”
.
送来的,是垦田用的几样农具。
当先一把被称之为【锹】,然而外形并不是锹的样儿。
“这种用的不多,也就没有花大力气改进。”长老将“锹”递给先知,“换用了更粗更硬的木头。锹面变大了一些,尖端也更耐磨了。但先知你说的‘锹面’……再有就是固定方面还有不少问题。”
“慢慢来吧!”先知接过“十字枪”,“今年反正不急了。”
.
把“锹”称作“十字枪”不是没道理的。
没有宽大的锹面,只是将木头的前端斜着磨出了一个斜面。这样做得好处是有尖有面,虽然平面小了些,铲土效果差了点,但至少不是只有像针那样有尖而无面的“枪”。
锹的作用是铲土。
这么说其实不对,至少当前只需要它将土挖开刨松就可以了——先插入地面,然后把长柄往下压,利用杠杆原理将土掘起。
因为不像正常的锹那样前端宽大,所以无法直接用脚踩的方式施力。而要将尖端插入地面,光靠手用力往下扎……效率还不如锄头或者木镐。所以,相关人员便在前端加了一条横枝,好方便做脚踩之用。于是“十字”的“一横”就出现了。
锹做成了“十字枪”……整体效率并不咋地。
好在垦地不是挖坑,锹面铲土的效果不太需要。看重的反而是它的“精准”。比如,哪块地儿石头太多,用锄头怕砸到了损坏锄尖的情况,就可以上这玩意儿,做定点清除。
也因此,东西的效率差些就差些吧,反正刨地的主力不是它。
.
刨地真正的主力之一,是石锄。
东西很简单,把之前砍树用的石锛,木头手柄加长,石头锄尖加大便可。
Ting、Ting。先知用手指弹了两下石制锄尖,听到两声脆响。
使用的石头材质不错。先知很满意。
“要不是近来武器数量还算充足,这石头怕也不会拿来做锄头用。”长老如此表示,“但东西真的好使唤。”
话虽如此,事儿却未必。毕竟种地是大事情,用点好材料那也是“工欲善其事”,应该的。
.
“锄头就这样吧。”先知将石锄交到旁边,“【耙】呢?有改了啥地方不?”
“耙头和耙齿用了好木头。耙头也做大了不少,这回装了八个齿。”
.
八齿钉耙,效果不如九齿的强,因为中间少了一齿,结果中间两齿间的豁口有些大,扒东西容易漏。
毛病挺明显的,大家也都看到了。可问题是……暂时改不了。这依旧是木工水平的锅。
“豁口比想象的要小。这个……够牢靠吗?”
先知拿起钉耙查看,心中多少还带着些许担心,哪怕知道手里的工具已经接受过实战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