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也一样,新来的生蛮也很可能在吸取了教训之后,不再轻易进入南部地区。这样一来,“小刀割肉,一点一点削弱”的策略,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无疾而终。
由于有着前一次的教训,他们这回“吸取-改变”的时间,应该会更短。甚至……短到“就这么一次”。
……
啊!这都是猜想。可能而已。真实情况还得看明天的消息。最好是我“多虑了”。能多“杀”一天是一天,越多越好。
不过……
我还想到了更加讨厌的情况。如果生蛮吸取了之前血的教训,从此不再分散,而是加大数量,抱团行动……
在对方的这种行动模式下,南部因为生蛮数量大幅提升,我方难以伏击围杀。打了就跑战术也可能会因为“人多”而难以实施——我方人多,容易被察觉。我方人少,则因为对方人多而难于奏效。
再看北部,即便大量生蛮进入南部……潜入侦查也不会轻松多少吧?生蛮人数虽少,但战力不弱。分成抱团的两个部分,那几乎就是“双头蛇”。
在前线自保有余、进取不足的情况下,要想击溃其中的一头,我方必须集中大部分力量。而只要攻击了一头……就必然会给另一头留出机会。
我方只要是被生蛮攻破土墙防线,这场战斗就算是输了……哪怕是歼灭了一半生蛮,然后回头再灭掉进村的那一半。
……杀光了为什么还输?!
生蛮攻破土墙后,你们以为村里的留守人员能有多少活路?村子重建又要好多少力气?
赢了战斗,杀光生蛮,遇害的族人能活过来吗?毁掉的物资能恢复吗?
对——你们不怕死,为了华夏不惧生死。我很高兴大家是这样的想法。
可是!
我损失不起啊。尤其是第二批支援就要抵达,并解决“进取不足”问题的时候。
……
.
一切都还只是猜测。
消息也是实实在在的好消息,京都为此也是小小的庆祝了一番,同时也为集结的第二批援兵壮行。
先知没有扫大家兴的必要,所以该吃吃该喝喝。但内心还是一边不断告诉自己这仅仅只是一种可能,这是在自己吓唬自己,于事无补,一边却还是忍不住的担惊受怕到了夜不能寐。
当新的一天到来,在大部队前往“京西一环”的路上,新的传信人带来了新消息:
前线反攻生蛮大营,大获全胜。
.
这个消息因为过于劲爆,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愣。
传信人留下简短的信息概要,便继续上路,赶往京都了。
众人则大呼小叫,士气高昂。
而先知不一样。在听到消息之后,虽然也高兴,但几乎就一直傻在了那里,因为半天都没想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并再次怀疑起自己来:
虽然“第一次出访狗头人”打破了生蛮“不可敌”的印象,但自己还是过高估计了他们的力量,以至于谨慎到了胆小怕事的地步?
这次兴师动众,劳师远征,极大地影响了各村的发展……自己对局势的判断,真的没问题?
谨慎和保守,没有问题。
问题是,大量事实已经证明,自己“过头了”。
是时候,有必要,进行改变了……吗?!
.
在京西一环获得了详细的消息。
生蛮内部可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大量生蛮,包括大营主力,都去了更北方的另一处生蛮聚集地。结果前线抓住机会,偷袭成功。
虽然这场战斗因为对方躲入山洞而没杀伤多少人员,但却毁了他们不少衣食住用。以生蛮的能力,这些损失够他们恢复上好一阵子的了。
.
好消息。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原因,但这是好消息。
前线的行动虽然有些冒进……结果却很不错。
这就是“名将”的本事吧!自己肯定做不到。
果然还是太保守……不,是太胆小了吗?
.
又是新的一天。
大部队赶到了前线,京西北二环的地界。
同时也看到了全华夏最好的土制城墙,以及,
正在攻城的……
生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