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华夏族,地处山区。
但是在北方,还有一条更为巍峨险峻的,西南-东北走向的,绵延无尽的大山脉。
它起于何处,没人知道。它终于何方,无人知晓。
它白雪皑皑,它直插云霄。
它并非斧削四壁,但先知远眺之后的感想却是“天险绝途”,是“叹息之墙”,是“天断”……反正感觉它拒绝生物的通过,哪怕是飞鸟。
即便如此,在可能是几百万年、几千万年、几亿甚至几十亿年的岁月里,大山,它就在那里。
就在那里,一动不动,从不碍着谁。
要说有什么影响,最明显的自然就是大山东南侧天黑得比较早。
然而这么说虽然正确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因为相比西北侧,这边的日出也更早。真要说起来,无非就是:隔了一座山,两边差了几个时区。
仅此而已。那有如何。山不来就我,当然是我去就山。
世事本如此。
.
这些都是大层面的东西。
落到个人身上,就先知而言则是,已经来了这么长一段时间了,还没见过落日余晖中那绚烂似火烧的瑰丽夕霞,更没机会背手抚须,仰望天空,吟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又或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然而,就在大军踩着天黑前最后的光芒,赶到前线,京西北二环,因地处边关而被先知简称为“关口”的村落之时,先知感觉自己身处血色残阳下,看什么都带着一层赤红。
.
战斗并未有亲见。
因为攻城战发生在村北,而大军出自东南。然而,远处传来声响,更有前部斥候返回的讯息,都表明了大战的真实。战况之激烈,更是让大军人尽赤目。
“加速加速!”众人彼此催促鼓劲。
接下来不论是从侧背攻击生蛮,还是从南边入城支援北部城墙,要做的都是尽快向前,加入战场。
先知坐在御用滑竿上脸色有些发黑。现在算是明白之前收到“攻入大营”的消息时,心中的那份喜悦下,不明就里但总挥之不去的阴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了。
生蛮的“经济”非常脆弱。一旦被毁了大量物资大量的建筑,想要再恢复,何其艰难。然而……生蛮并不是别无选择的。难以恢复,不能恢复,那就不恢复。直接开打,把更好的地方抢下来……然后问题解决。
……
生蛮攻城的情况当然是想过的。
第一批援军就带着大量远程武器和各种守城的“奇思妙想”。就当时而言,大家都很有些期待生蛮来攻城,以便借机大量杀伤生蛮的有生力量,为之后的全面清剿减轻负担。
只是那位传信人说了,生蛮轻触既退,根本没有硬来的想法。所以众人有意无意地将“加强守城能力”看做“解除后顾之忧,安定人心”之用。至于减轻清剿负担的工作,则移到了“绞杀进入南部的零散生蛮”上面。而乘虚攻入生蛮大营的消息更是令人欢欣鼓舞。
……
事实狠狠给了大家,尤其是先知,一个大嘴巴子。
生蛮前脚被人打进老家,回过头就集结兵力开始攻城。
而战况之激烈,斥候回报,隔着老远就能闻到浓烈刺鼻的血腥味。而且,虽然己方有土墙箭楼,但战局并未占据多少优势。生蛮好不容易登上土墙,然后被重新赶了下去……但危机的爆发,却可能就在下一秒。
.
援军已经无暇他想,要做的就是一路向前。
之前的行走变成了小跑,也有愈来愈多的人员越过滑竿——别的可以不管,先知一定要保护好。
“先知。我们该怎么做?是直接冲过去,还是先进村?”
脚步没停止,决策也不能停。等跑到地方再做决策然后再行动,那黄花菜都要凉了。
问题是,决策是那么好做的嘛?
先知抛出各种新技术时可谓意气风发。哪怕只是给出一些蛛丝马迹,具体内容全靠下面干活的兄弟……依旧是:先知的作用无可替代,先知的功绩无人可及。
然而到了“对具体事件做实际决策”的时候……先知已经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了。
以前是在小事上零零散散地出错。因为问题都不大,也就不了了之了——尤其是作为先知,无人敢来、能来、会来、想来,问责。
然而关于这次生蛮的一系列判断,先知却是一再出错。事情的前因后果,中间的发展流程,大多,多到几乎是全部,都超乎了预想,甚至很多就是向着反向发展的。
这让先知越来越怀疑自己对局势的把握能力。
作为一个领干薪的小职员,一条本职工作都做得很辛苦的工科狗,一个玩玩战略类游戏还都无法挑战最高难度的普通宅男……是的,没错,自己看了不少节目,听了不少讲座,认知水平也比常人可能高出那么一截。常人“看山是山”,自己可能有那么“看山不是山”的味道……但是!
但是游戏玩再多,玩再好,也不代表就能对真实事件做出同样好的判断和决策。
游戏毕竟是游戏。它再怎么说也不过是对世事简单抽象的一种表现。比如战斗力强弱,我们知道了影响战斗力强弱的因子,那所要做的,无非就是想办法去提高有利因子,并降低有害因子,然后让自己的综合结果大于对手的。
而世间真实的情况则不同。
情报的重要性不论是在游戏还是真实世界,同样重要。所以玩策略游戏时可能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收集情报,并查看各种情报表单,然后决定打还是不打,怎么打,进还是后退。
这在真实世界里是一样的,可问题是它往往做不到,哪怕是非常重视情报工作,也一样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