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他们认为的胡作非为,不过是少不经事而已。
郑玄也松了口气,他此番目的,自然不是为了收徒。
他与别人不同,平生只为学术,此番出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救出孔融与郭全二人。
郑玄听到王垕的请教,其实心中一亮,暗道此子竟无师自通,得出术业有专攻之道理。
不过心中这般想,嘴上却不能说,只解释道:
“你读兵法,当知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征战沙场只为手段,却非常态。我曾于道途听闻,你于徐州劝那陈元龙退兵时言,一将功成万骨枯,此话其实有理。是以兵法只为一时之法,圣人先贤之道,方为治国之方。”
王垕没想到,自己随意说了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竟已经传至这郑玄耳中,颇为意外。
但意外归意外,这是辩论。
“莫非先生欲教晚辈治国之方?”
“有何不可?”
对于王垕有些质疑的语气,郑玄立刻来了脾气。
跟你一个后生小子掰扯,你还质疑我能力?
能力这一方面,郑玄还是很自信的。
前面都是铺垫,后面才是王垕真正要引出的话题。
“晚辈常想,师长,乃以年龄定,或以闻道先后定?是否闻道有先后,然先达者为师?”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尖锐,这达者为师观点,在后世韩愈才提出来。
王垕要把意思稍作改动,先引导郑玄的理念。
郑玄也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意思是学习虽然分先学后学,老学少学,但先悟道,先学成者为师。
果然,郑玄上当了,他一边点头琢磨一边自语:
“闻道有先后,先达者为师?自当如此,此论倒是新奇,与孔圣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果有智慧之根。”
郑玄似在自语,实则也在回答王垕问题。
他此刻看王垕眼神,竟带着些许热切。
短短两个回合对话,他就已经感觉,此子乃自己所遇之人中,最具慧根者,若收为弟子,他日成就,恐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但他却不知道,王垕在一步步套路他。
而且,郑玄实际上已经钻入套路之中。
“晚辈听闻,先生于经史之学,所研颇深,晚辈不敢班门弄斧,毕竟先生也认可术业有专攻。而晚辈又有所闻,先生于数术,更是多有建树,晚辈斗胆,请教先生一个问题。此问题殿内诸公,皆可作答。”
王垕说着,朝四面拱手。
郑玄没想到,这少年竟是要考校自己,给自己出数术题,当下不禁好奇。
“你且提问!”